江苏溧阳王锁荣:勤耕铺就致富路

近日,记者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竹箦镇姜下村见到退伍军人王锁荣,他正忙着安排给合作社的土地灌溉。王锁荣今年55岁,1985年入伍参军,服役期间曾获三等功。退伍后,他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闯出了一条致富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敢闯敢干能吃苦的军人本色。

1990年,王锁荣退伍后回到家乡从事销售工作,平时还和家人一起打理60多亩的鱼塘,生活不算特别富足但也过得去。2013年,在一次与村委工作人员闲聊的过程中王锁荣了解到,村里的田地还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大片土地被闲置,产能低下。王锁荣想着,自己家的鱼塘面积也不小,如果能把周边闲置的土地流转来,进行规模化管理就好了,还能为乡亲们增加一些收入。

说干就干,王锁荣立即着手牵头联系附近的农户,以4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周边的闲置土地。他主动联系亲朋好友,又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

实现规模化种植后,农作物的产量上来了,但利润却不是很高。2016年,他建立了锁荣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斥资购买了农机设备,还在姜下村新建了厂房。

锁荣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流转了本村及周边的1300多亩土地,还吸纳了附近的30多户农户。有了设备,有了土地,王锁荣还给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合理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

为了提升自己的种植、管理技能,王锁荣常常四处学习,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凭着这股韧劲,王锁荣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他种的大米卖到了常州、南京,全年毛收入可达150多万元。2017年,锁荣农机专业合作社获评溧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做出了一番成绩的王锁荣不忘乡亲。他常主动把多年来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教授给他人,农户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总爱找王锁荣帮忙,每次他都会耐心帮他们答疑解惑;阴雨天气粮食干不了,王锁荣就拿出合作社的烘稻机免费帮农户烘干……

“王锁荣是出了名的好人,平时他帮了我们不少忙。每年大年初一,他还会给村里的困难老人拜年、发红包。”姜下村的农户李阿姨告诉记者。

“我建立合作社的初衷就是想要大家共同合作、共同学习,探讨种植经验、相互帮助。”王锁荣在土地上展现军人风采,带领乡亲们越过越好。



原标题:江苏溧阳王锁荣:勤耕铺就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