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张越:乡村教师用镜头记录“乡土中国”

2017年,35岁的张越担任摄影的纪录片《耿山之变》登上央视。2021年,38岁的他导演的纪录片《黄河之水天上来》再次登陆央视。从2016年到2021年,现任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实验学校教师的张越,用5年多的时间扎根黄河岸边的小村庄,用镜头记录“乡土中国”,用朴素的声光影展现黄河滩区的乡土变迁。

张越2001年毕业后回到东平成为一名乡村教师。2009年开始自学摄影,2020年,他的摄影作品《猜猜我有多爱你》入选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窗口2020——疫情时期图像档案展”,《黄河大合唱》入选“动力——2020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和“黄河流域当代齐鲁影像艺术展”。

接触摄影后,张越发现了另一片广阔的艺术天地,于是从摄影技术到摄影艺术,从关注摄影到关注社会,他用摄影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

2015年,爱好摄影的朋友向他说起了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村。原来,在国家开展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作中,耿山口村被纳入山东省第一批搬迁试点,这刚好满足了张越想拍摄的内容需要。于是,每逢周末,张越就会驱车百里,赶往耿山口村。农民安居之后,能否乐业?农民的社区生活会有哪些新的矛盾,如何解决?至今还没有纪录片完整呈现过。张越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至少用5年的时间,记录农民拆迁后如何适应新生活,新生活的状态如何。为了这一信念,张越坚持利用周末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拍摄。

张越的坚持被耿山口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经过协调,张越被借调到耿山口小学担任教师,他终于可以用大量时间与精力拍摄耿山口村的迁建之路了。

为了记录村民日常的生活、村庄变迁的关键节点,张越很少回家,长期住在村里。5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历了大儿子上学、小儿子出生、父母生病、奶奶去世。张越对理想的追求,离不开亲人的理解与支持。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他刻苦学习的时候。除了学习摄影的技术,他还要学习社会、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正是有了这些知识的积淀,才让他的纪录片有了灵魂,有了深度。

在这个过程中,张越从这个村庄的旁观者,变成了建设者。老村的每一处院落,张越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参与了耿山口村所有农户全家福的拍摄,照片里不仅有人们在旧房前的留恋与不舍,也有在新房里的兴奋与欢喜。这些素材,为后来建设的耿山口村创业奋斗展览馆提供了大量鲜活内容,更为中央、省、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提供了素材支撑,让外界的人看到了耿山口村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变化。

耿山口村变迁的6年,正值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在这个阶段,张越以黄河滩区的耿山口村为内容,展现着当下中国乡村的多变、多样与复杂,继续启发自己和观众“对于自身生活的反思”。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说:“一个人心中的家,并不仅仅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长年累月在这间房子里度过的生活。尽管这房子低矮陈旧,但堆满房子角角落落的那些黄金般珍贵的生活情节,只有你和你的家人共拥共享,别人是无法看到的。走进这间房子,你就会马上意识到:到家了。即使离乡多年,再次转身回来,你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对于张越来说,摄影就是他的“家”,捧起镜头,就是他回家的路。家那么大,生命那么丰富,他要用镜头去寻找和展现乡土中国更多的精彩情节。



原标题:山东东平张越:乡村教师用镜头记录“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