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峻:与疫情赛跑,快速研发试剂盒

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林峻此刻仍然会埋头实验室,湮没在每一位科研人员寒假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中。

然而,一个小小的病毒试剂盒,给他最近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节奏。

2020年1月31日,福州大学宣布自主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试剂盒),并与泰普生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迅速实现产学研转化,成为国内首批完成病毒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的机构之一。

试剂盒为冠状病毒疑似病人带来了快速检测的便利,在疫情暴发的当下来得格外及时。而福大试剂盒的研发者就是林峻。

敏锐的科研嗅觉

2019年12月底,国内媒体零星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从事体外诊断研究的林峻听到业内人士在朋友圈里讨论这件事时,敏感地嗅到了一个科研机遇。“越聊越感觉紧迫与重要,于是马上查找资料,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当中。”

“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会演变成今天这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局面。我当时更多地想从技术储备角度做研究,这是一个新病毒,作为科研人员,就有做该病毒检测技术的必要。正好,实验室的技术平台、技术储备、实验方法都成熟,就顺手把这件事做了。”林峻说。

2020年1月13日,试剂盒在福大实验室里研发成功。而那时,媒体还没有大规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

一周后,舆论铺天盖地而来,而林峻已经依靠学校的产学研体系,找到了有生产资质、生产能力的厦门泰普公司。双方一拍即合,投入到紧张的产业化过程中。

截至2020年1月31日,全国已有90多家企业、高校宣布拥有生产试剂盒的能力。但是,真正研发出试剂盒的机构数量有限,那么福大试剂盒有什么特点?

林峻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大部分厂家使用的都是荧光定量PCR技术,但细节方面每家都有自己的智慧。福大试剂盒在靶点的选择上做了很多优化与设计,拒绝漏检,灵敏度高;检测的实现过程采用一步法操作,耗时短(2小时左右)、步骤简便;具备严格的质量控制等特点。

10天的产学研合作纪录

开发试剂盒的技术难度不大,林峻并不否认。

但是,试剂盒从研发走向市场的过程,并没有人们想得那么简单。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受阻,都不可能顺利到达终点。畅通的产学研体系,为福大试剂盒的开发提供了快车道。

“对于实验室开发的科研成果,学校给予了科研人员很大的权限,让我们寻找合适的企业去做成果转化,并鼓励我们把产品做出来。”林峻说,此次对接的泰普,就是他曾经接触的一家业内知名的生物科技企业。

然而,非常时期的车道却未予便利。

2020年1月28日,正值疫情暴发最严重的日子。企业一通电话,请求林峻技术支援。上午10点,林峻做好防护措施驱车从福州前往厦门,突然发现路上多了许多安全检查,以及道路封闭,“原本3个多小时的车程,绕了好多路,开了4个多小时才到厦门”。一到企业,他便投入紧张的生产线指导工作中,当晚10点才匆匆回到福州家中。

然而,这次产学研的经历,却刷新了他以往的产学研合作纪录——仅用了10天时间,速度惊人。这其中少不了高校、企业为抗疫作贡献的社会共识。

赶在2020年1月31日前后,该产品筹备批量生产,并正通过快速通道申报“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首批产品将以捐赠的形式于近日派发到相关医院和疾病控制部门。

“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并没有觉得有多么了不起。”谈及这次经历,林峻谦虚地说,“我国高校多重论文,做应用性研究的教师能发表的论文较少。我希望疫情面前应用研究可以造福社会,也希望更多人关注高校里做应用性开发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