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神皋据上游,此中依旧是皇州。
\n\n
翠华西幸周王骏,紫气东来李叟牛。
\n\n
关百二重秦代月,宫三十六汉时秋。
\n\n
河声岳色浑无奈,不为愁人一解愁。
\n\n
(作者:清·易顺鼎)
\n\n
作者简介:
\n\n
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号忏绮斋、哭庵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幼有神童之誉,光绪元年(1875)举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力主抗战,曾两赴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日,事败,入庐山筑琴志楼隐居。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后任广西、云南、广东等地道台。辛亥革命后,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曾任袁世凯政府印铸局局长。清末诗文大家,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诗集》等。
\n\n
点评:
\n\n
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对于外来侵略,易顺鼎一直是力主抗击,反对投降和谈,但是清政府腐败无能,每战辄败。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仓惶西逃,避难西安,易顺鼎亦从南京奔赴西安,途中写下一系列诗篇,《潼关道中》是其中的代表作。诗写作者从潼关至华山一段旅程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忧伤国事的“无奈”之情。诗中第二联以周穆王乘八骏西巡至昆仑山会见西王母的典故指代慈禧西逃,以老子骑青牛出关的典故喻指自己西行入陕,用典贴切委婉,对仗工稳。第三联将唐代王昌龄的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分为二,与古诗文中流行的“汉宫秋”意象重新组合,并以倒装句式形成对句,结构精巧,不落俗套。全诗音调和谐,设色华丽,用典自然,属对巧妙,充分体现了易顺鼎“晚唐体”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n\n
(摘自《长安吟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