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淳安:让碎片“复活”的锔瓷手艺人

在杭州市淳安县浪川乡芳梧村,有一位能让碎瓷片“复活”的手艺人。

屋子里,整齐摆放着他的三柄铁锤、五把铁钳,还有其它几十件各式各样的工具,它们不是为了破坏,而是用于“建设”,准确说,是修补。

王昌归是浪川乡芳梧村人,幼时随父亲走街串巷做“锔活”,修补锅碗瓢盆。如今,他主要修补名贵瓷器。

让碎瓷片“复活”,靠的就是那份手感

在王昌归的工作台上,除了不少已经修好或尚未完工的瓷器,还有29把不重样的锔瓷工具。“这只是一部分,我还有一台可以调节转速的金刚钻。”

瓷器碎裂成片,王昌归把它们拼回去,用的就是长不到1厘米,宽不到3毫米的“锔钉”,还要折成恰当的角度。

抽屉里还有一张一毫米厚的铜板,锔钉就是王昌归从铜板上剪下来的。若想锔得牢固,锔钉的质量至关重要。

除了牢固,还有“美观”这个美学上的要求。在王昌归看来,锔过的瓷器,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却自有一种“破镜重圆”的残缺美,而这也是锔瓷手艺人的追求。

锔瓷,一共有捧瓷、定位、钻孔、做锔钉、上锔钉、补缝、打磨抛光七个步骤。整个过程,钻孔和下钉是最难的部分,也是最关键的环节。王昌归觉得很难用语言讲出其中的诀窍,“还是看手感,做多了自然就会知道。”

他的桌上有一个高30厘米的直柱形花瓶,是他父亲的手艺。王昌归说花瓶至少已经锔好三十年了,上面的铁制锔钉已经布满锈迹,但花瓶依然坚固如初,滴水不漏。

“我们现在已经不用铁锔钉了,一般用铜代替,就是为了避免生锈,但这个花瓶的钉都锈了也没有松动,没有几十年的经验打不出这个巧劲儿。”

一把破碎的紫砂壶,让他重拾父亲传授的手艺

王昌归的父亲以锔锅碗瓢盆养家,因为身体有疾,扛不动沉重的工具,便带着王昌归一起走街串巷,满世界找活。

从小学到初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假了就在野地河滩上玩耍,王昌归则常常和父亲一起锔瓷,耳濡目染学会了一手锔活。直到今天,父亲当年用过的风箱、火盆、钳子等全套工具,王昌归都还小心地保存着。

2019年4月,王昌归从深圳回到浪川老家,想在此建立一个锔瓷手艺的培训机构,并钻研更高层次的锔瓷艺术。今年6月13日,他带着一箱锔瓷作品走上了淳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舞台。他的儿子在大学学习文物修复,女儿和侄子也都在学习锔瓷,但他依然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喜欢上这门技艺。

“像用铜给茶盏包口这样的工艺,是机器做不了的,只能靠手工。如果招得到人,我打算先招收50名学徒,免费提供培训,年龄不限。比如乡里闲着的大叔大婶,可以来我这里学,学会了之后,也是多了一门手艺。”王昌归说。

(本文图片由杭州市淳安县浪川乡提供)



原标题:浙江淳安:让碎片“复活”的锔瓷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