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吴江七都镇:昆曲木偶续写民间艺术华章

“双手提活生、旦、净、丑千般态,一口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江苏苏州吴江区七都镇昆曲木偶颇具江南戏曲特色,既充满昆曲婉转细腻的高雅,又拥有木偶戏的趣味。复建的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源于“公记保和堂”戏班,至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据《南林丛刊正集》记载:“清道光年间,手技杂戏(即木偶戏)演剧无虚日,曾盛极一时。”

七都提线木偶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表演者孙菁也因此成为吴江区级传承人。见到七都提线木偶的表演者孙菁时,她正为3天后到震泽中学表演节目做前期准备。“练习提线木偶对我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2004年进入学校到现在,提线仿佛就是我的手,木偶仿佛就是我,牵引着木偶在台上表演就像我自己在台上表演一样。”与提线木偶相伴的16年间,孙菁对这门艺术越熟悉越热爱。

孙菁与提线木偶的结缘源自七都政府对这项民间艺术的重视。提线木偶也叫昆曲木偶,是七都的“一宝”,它是昆曲艺术的一种延伸,是一种以木偶来表演昆曲的独特戏剧形式。2004年,七都镇政府开始着手实施昆曲木偶抢救计划,并把保护传承昆曲木偶这一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决定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昆曲表演水平和木偶技艺的昆曲木偶接班人。当时,在苏州市艺术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5名七都籍学生愿意学习提线木偶表演,孙菁便是其中之一。

“刚进学校的一年半,我们只唱昆曲、学身段。学好基本功后,我们开始学习木偶表演。这些木偶约60至80厘米高,配上服饰后重约4至8斤,最重的有十几斤,凭着几根提线让木偶在舞台上眼舌连动,既考验臂力又考验耐力,这让很多人都放弃了学习,我也是凭着执着与热爱才坚持到最后。”孙菁说。

2005年6月,昆曲木偶被列入首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使昆曲木偶进一步得到了政策性保护,2016年,昆曲木偶又被列入江苏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昆曲木偶,2009年,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成立,这是全国唯一的用木偶表演昆曲的剧团。11年来,剧团成员表演的昆曲木偶受到观众的欢迎,他们以丰富多彩的节目、声情并茂的讲述、活色生香的表演,展示了昆曲木偶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

2019年12月,七都镇举行了洪福木偶昆剧团复建10周年暨2019年长三角非遗作品交流大会,让昆曲木偶在此走上更广阔的文化大舞台,向众多市民与游客展现昆曲木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让古老的技艺发出新芽,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的几位成员开动脑筋,在传统戏曲中融入新的戏曲故事,并主动送戏下乡下社区下学校,到各地参加演出。不仅如此,近年来,昆曲木偶表演还随团分赴韩国、菲律宾、法国、毛里求斯、沙特阿拉伯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众多观众赞誉。

2017年和2018年,剧团开设了两期暑期班,招收成年爱好者,共有20多人报名,其中有2位如今已能上台演一些简单剧目。“此外,剧团重建后,我们几人也开始了昆曲木偶教学,让昆曲木偶走进校园。现在,我每周三下午会到七都中学教课,每周四下午会到七都小学教课,希望更多人了解、学习、传承昆曲木偶这项技艺。”作为传承人,孙菁也希望这项技艺能在自己手里传下去。



原标题:江苏吴江七都镇:昆曲木偶续写民间艺术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