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蔡:稻田里种出农耕文化的乡愁

倘若有人问起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有什么特产?人们十有八九都会回答:顿岗大米。不知从何时起,顿岗大米已开始雄踞新蔡地方特产的“霸主地位”。那一粒粒米,是新蔡人民的深刻记忆;那一碗米香,是新蔡人魂牵梦绕的乡愁。从填饱肚子到养人、养心、养情,顿岗大米的身份与价值在发生着变化。

历久弥新的“大洪河文化”,孕育出“顿岗大米”这个“金娃娃”。令人惊讶的是,顿岗大米是种在磁铁矿上的大米,稻田地下隐藏着一座资源丰富的磁铁矿。新蔡磁铁矿的发现,让顿岗人奔走相告,更让他们种起“中国金奖大米”底气十足。从“水晶一号”到“水晶三号”,从“黄金晴”到“胭脂香”,从无公害食品到绿色食品A级产品,顿岗大米的种子在更换着,其市场价值也随之变化着。先前2元一斤的大米,还出现销售难问题;现在米价翻了近10倍,市场依然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又到了种植大米的季节。顿岗大米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又该如何种植?当地干群用他们生动的实践给了一个很接地气的答案。

杨利华:把大米当作“传统文化”去种植

杨利华,顿岗乡平楼村村民,新蔡县政协常委。他是吃爷爷种植的大米长大的,又从父亲手里接过平楼米厂,把顿岗大米的品牌与大旗“扛”到了今天,靠的是坚守,靠的是理念,靠的是传承,靠的是实干干实的精神。

2020年夏至,天空飘着细雨。杨利华从附近村庄找来120人,一部分人去育苗田薅秧,一部分人去承包田插秧。30亩的育苗田内,工人有的搬着板凳在田间挪动着拔秧;有的用尼龙丝带向地头运送着刚刚拔出来的秧苗;有的开着三轮车把秧苗运送到“胭脂香”大米生产基地。基地接到秧苗后,又用机器抛秧到水田。900亩的水田内,来自不同村庄的30多人组成的五个互助小组,头戴帽子,身裹雨布,争分夺秒地在田间作业着。

“天上下着雨,身上出着汗,渴了就喝瓶矿泉水,到晌午才到米厂吃饭,肚子饿得咕咕叫。”杨利华说,“顿岗人对顿岗大米都很有感情,他们各自家里种的都有,不过他们大多是直播的,这不才腾出时间帮着米厂插秧。”

“薅秧的人,每人每天是100元钱。插秧的人,是按照亩数计算,一亩150元。从育秧到插秧,仅用工开支一项就得20多万元。”杨利华坦言,这都是凭良心在种大米,20多年来一直围绕“三品一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种植)的目标,才使得顿岗大米2003年被评为无公害食品,2017年被评为绿色食品。

“要是按照直播模式,每年厂里就可以省去20多万元,换句话说就等于赚了20万元,那我为什么不省去这笔费用呢?为什么没有直接播种呢?因为种大米对于顿岗人来说,是一种传统的耕作文化,育苗、和田、薅秧、插秧每道工序都有文化内涵,按照传统方式种植出来的大米才会更有品质、更有味道、更有营养。”

杨利华说:“就这,别看这么多人一起干活,整个插秧季节下来也得半个月时间。不过人工插秧的好处,在于可以从秧苗中甄别强弱,挑选出更加优秀的‘种子选手’到田间,这样结出来的大米才会优上加优,品与质才会更加凸显。”

“现在很多稻田都实行插秧机栽植,为什么顿岗米厂不实行呢?”种植水稻的“土专家”杨利华说,“顿岗人民大多是沿河而居,土地自然都是河坡地,高低不平。过去,也尝试过用插秧机插秧,但插下的秧苗有些会被水埋着头,时间长秧苗就死了,而且顿岗群众都有一手插秧技术,要是完全实行机械化,传统的耕作文化不但会被遗忘,种植出来的大米也没了文化的味道!”

从最初返租承包土地100亩到现在的900亩,杨利华一直坚持种植“水晶三号”“胭脂香”两个品种,这些稻种都是河南省农科院专供的。“目前,‘水晶三号’5公斤真空包装卖到128元,‘胭脂香’5公斤真空包装卖到188元。米质好,价格自然就高。价格上去了,才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去种植,进一步实现有效增收,形成良性循环。作为平楼村的种植大户,我要带好头,坚持种好米、卖好米,才能不愧对我的爷爷、父亲,不愧对脚下这片富饶的土地。”杨利华说。

胡廷水:把稻田作为“传统文化”体验区

胡廷水,这位从教育系统派驻下来的平楼村第一书记,也是对顿岗大米情有独钟。8000多亩的老河故道,100多年的种稻历史,平楼人的勤劳善良,让他心中升腾出一股干劲儿:“在平楼驻村,不把顿岗大米发展好,等于无能,等于无为,是给组织上交不了差的。”

他给平楼村大米的种植和发展做了“三年规划”,要让顿岗大米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走访中,胡廷水得知平楼村有个美丽的胭脂湖,胭脂湖的故事被当地群众传颂,都说丑姑娘被胭脂湖的水洗洗就能变美。那要是用胭脂湖里的水种植大米,那大米岂不是也变得更美?

胡廷水很快把胭脂湖的故事注入顿岗大米的文化中。为了体现胭脂湖的文化价值,胡廷水头脑中突然冒出了“胭脂香”这个商标。“中国金奖大米”的上乘品质,再加之“胭脂香”这个很有文化味道的美丽名字,顿岗大米完全可以在同类大米中脱颖而出。实践证明他是对的,在广东的一次米展盛会上,顿岗大米一举荣获首届全国优质水稻(粳米)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并被全国名优新特农产品名录收集登记在册。

既然顿岗大米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何不引导它走文化品牌道路呢?稻香节,这一传统耕作文化的节日被顿岗人拾起来进行传承。一连两年稻香节的举办,使顿岗大米名利兼收,还被新蔡县政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大米被提高了身价,那么稻草呢?善于寻找市场的胡廷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稻草工艺品加工厂,使昔日的废弃物变成了有价值的“金条”,厂内加工生产的稻草绳被不少花木园艺场订购,“中国龙”“稻草人”“飞机”“坦克”等稻草工艺品被不少“四美乡村”抢购。

胡廷水,群众都喊他“老胡”,又称他为“点子王”。都说只要胡廷水往稻田一站,眼珠子转一圈,“金点子”就冒出来了。

“给稻田插上‘连心’标牌,注明品种、地亩、地块主人、电话、种植模式、插秧时间、生长周期等,供游人认领,成熟时认领人可以参与现场收割、脱粒,这样一来不仅使游人能吃上放心米,而且能在工作闲暇到田间体验生活,感受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胡廷水滔滔不绝地说起新思路,“今年稻香节准备组织网红直播带货,从水稻的收割,脱粒到做成米饭,进行品尝,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顿岗大米的特点、品质、文化和魅力。”

这不,稻田还在插秧,胡廷水又开始谋划今年的稻香节该怎么举办了。他总是以超前的思路助力顿岗大米向高层次发展。

李春意:弘扬“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李春意,顿岗乡乡长,在农村工作20多年的“农人”,对顿岗大米情有独钟。“领导是为群众服务的,政府也是为群众服务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空喊口号,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的。”李春意说。

顿岗大米目前发展形势良好,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新蔡县不仅把顿岗大米作为带贫产业去发展,还作为乡村振兴的“金牌产业”去培育和扶植。2019年,新蔡县又投资上千万元,用于加强和完善顿岗稻区的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又帮助引进东北五常大米进行试种,目的是让稻区发展得更好。

顿岗乡政府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把稻区杨寨、顿岗、赵庄、陈港等几个村连成一片,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去打造,还规划了乡村旅游路线。“顿岗大米的种植,是中国传统耕作文化的最好体现,我们目前考虑最多的是怎么让这个百年老产业焕发新春,让传统文化结出新果。”李春意说。

“内功靠省农科院技术指导,靠种植大户示范带动,靠稻农自己多练基本功。乡政府要做的是外功,那就是怎么促进顿岗大米发展。”李春意说。

顿岗文化底蕴深厚,顿岗大米已成为新蔡县的农业文化品牌、产业拳头,顿岗乡已申请25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用于支持顿岗米业发展,争取29万元用于支持稻草编织厂发展。今年,顿岗乡继续以“洪汝稻香,美丽顿岗”为乡村旅游品牌,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产业附加值。

悠悠洪河水,殷殷大米情。眼下,顿岗的水渠内流淌着清澈甘洌的老河故道水,稻田里人们依然在忙碌着薅秧、插秧。顿岗,这个名副其实的新蔡“小江南”,正在坚守传统文化中做大做强现代农业。雨雾迷离中,我们仿佛看到,那个热烈庆祝丰收的稻香节正如一位江南丽人,迈着轻盈的步伐,连裙摆都散发着稻花的香味,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原载于2020年7月16日《驻马店日报》3版)



原标题:河南新蔡:稻田里种出农耕文化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