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回信的“国测一大队”为何被称“英雄大队”

国测一大队成立于1954年,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工作。61年来,国测一大队完成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南极重力测量、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设、西部无人区测图、海岛(礁)测绘、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测绘等工作,曾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被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称号。这支队伍为什么被称为“英雄大队”?辉煌的成绩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学习路上带您走近这支英雄的测绘大队。

习近平给国测一大队回信 为老共产党员的情怀点赞

今年是我国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40周年。近日,参加当年珠峰测高任务的邵世坤等6位老队员、老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国测一大队的光辉历程和年轻一代薪火相传的奋斗足迹。

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40年前,国测一大队的同志同军测、登山队员一起,勇闯生命禁区,克服艰难险阻,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同志们建立的功勋。“你们年事已高,但仍然心系党和人民事业,充分体现了老共产党员的情怀。”

习近平指出,几十年来,国测一大队以及全国测绘战线一代代测绘队员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事迹感人至深。

习近平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打破外国“测量权威”垄断 用生命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国防和经济建设急需测绘依据,而旧中国留下的测绘基础非常薄弱。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1954年国测一大队在西安成立。

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新中国成立初期珠峰的相关数据被外国“测量权威”垄断,我国版图上的这一制高点也只有使用他们的数据。国家提出“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绘制珠峰地区地形图”。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成立不久的国测一大队肩上。

1966年、1968年、1975年,国测一大队三次挺进珠峰地区。特别是1975年,8名队员联合军测、登山队向珠峰顶峰发起冲击。

“珠峰地区环境极为险恶,那时的装备保障条件十分简陋,我们每人身负四五十斤重的仪器,还要攀悬崖爬冰山,避冰缝躲雪崩,十分艰苦,但没有一个人提出后撤。”当年的队员之一、如今76岁高龄的郁期青回忆。

在海拔6120米高度做珠峰测量大气折光试验时,他们中有4人患了“高山厌食症”,头痛恶心,4人8天仅吃了1斤多大米、一点点炼乳。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郁期青现在还清晰记得,在完成7050米珠峰天险北坳的重力测量后,自己因长期疲劳抵抗力下降,出现肺水肿,被紧急送往日喀则野战医院抢救40多天。36岁的他体重由原来的70公斤降到35公斤,牙齿几乎掉光。

队员们在生命禁区奋战80多天,最终将测量觇标牢牢矗立于珠峰之巅。1975年7月23日,中国向世界宣布珠峰海拔高度为8848.13米。这个精确的“中国高度”,迅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世界的承认。

时隔30年后的2005年,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导致珠峰高程发生变化,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了测量珠峰的任务。参与的队员换了一批年轻人,装备设备比过去先进,但一样要面临恶劣的环境,不可预知的危险。

队员白天忍着缺氧头痛坚持作业,晚上蜷缩在零下30摄氏度的帐篷里。为了操作仪器,队员任秀波、柏华岗冒着失去双手的危险,在零下40摄氏度的空气中脱掉了手套,史无前例地把重力测量推进到了海拔7790米的高度。

就是靠着这样“不要命”的劲头,队员们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在青藏高原布下了覆盖30多万平方公里的监测网,在珠峰脚下布设6个交会点位,并于5月22日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2005年10月9日,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数据8844.43米向世界公布。

61年来,国测一大队承担了一大批高原、荒原、大漠地区的国家基础测绘任务。测绘队员们常年在高寒缺氧、风云莫测的土地上负重攀登、艰苦跋涉,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一次又一次填补了祖国大地的测绘空白。

61年间野外作业46名队员遭遇不幸 年均11个月在野外作业

国测一大队是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英雄团队,他们用生命铸就了“测绘精神”——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队员吴昭璞于1960年在新疆南湖戈壁作业时遭遇断水断粮,他把仅剩的一点点水交给队友让他们撤离,自己一个人留下来看守仪器和资料。

3天后,队友从200公里外水源地赶回来,眼前情景惨不忍睹:牙膏吃光了,墨水喝干了,身高1.7米的吴昭璞已干瘪不足4尺,口含黄沙十指深深插进沙土,然而,仪器被他的衣服捂得严严实实,资料保护得整整齐齐……

吴昭璞牺牲16年后,他的儿子吴永安又成为国测一大队的一员,而且第一次野外作业就来到了父亲牺牲的南湖戈壁。他寻找父亲坟墓却找不到,只见很多无名坟头。于是他拿出一壶清水,每个坟头洒上一点,大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工作。

61年来,在野外作业时因遭遇坠江、车祸、疾病、饥饿、冰冻、落入雪窟、遭遇雷击等不幸,国测一大队共有46名队员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遗骨,大多数永远地留在了荒野测区,连块墓碑都没法安置。

这是一群普通人,这个职业收入并不丰厚,是什么让他们放弃了城市里安逸的生活,选择了艰难的旅途,甘愿年均11个月在野外作业?

“不是我们想吃苦,想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而是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怕牺牲,否则无法完成任务。”国测一大队党委书记刘键说,“没有一点吃苦精神,没有一点拼搏精神,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我们就无法在测绘事业上立足。”

郁期青在国测一大队一干40年。在他看来,对事业的忠诚始终流淌在每个测绘队员的血脉之中,“这工作国家需要,我们不干,那让谁干?国家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