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薪火相传 巴陵青陶“陶声”依旧

巴陵青陶第七代传承人彭泽荣家门口有一条宽阔的大马路,每天车辆川流不息,他家制作出来的青陶产品就摆在屋门口醒目的位置。

彭泽荣说,经常有路人被他的产品吸引,停下车来购买。他一直靠这样的方式出售他的青陶产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销。

9月22日,笔者来到湖南岳阳县公田镇东升村,见到一身泥糊的彭泽荣。

正说着,彭泽荣将揉好的泥团放在轮盘上,舞动的双手像两条轨迹,如同对待婴儿般温柔细心。

“巴陵青陶的原材料是生产陶瓷的优质高岭土,又叫观音土,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对人的身体没有伤害。用高岭土手工制作出来的巴陵青陶属纯天然、无毒无害的产品,并且有着它独有的妙处,泡茶不馊,炖粥煮鸡格外香。”彭泽荣介绍说。

据《巴陵县志》记载,巴陵青陶,民间称土陶。鼎盛时期在宋代,主要窑址位于东洞庭湖边的鹿角。南宋年间,农民起义军将今岳阳西南30公里处的鹿角窑作为制陶场,专做军队生活器皿及外销陶瓷,充实军饷。南宋绍兴五年,由于战乱,众窑均受牵连,不少窑工逃到岳阳县甘田一带避乱,青陶由此生根发芽。20世纪60年代,东升村300户村民中,有半数从事青陶制作,产品大致分为砂锅、茶具、烧水壶、储物罐和古建筑装饰物等,式样大小型号繁多,远销岳阳周边多个省市。

时过境迁,陶制品被不锈钢、塑料制品等替代,青陶制作技艺奄奄一息,如今仅存一家。据悉,年过花甲的彭泽荣从事青陶工艺近50年,虽然从事青陶制作让他家收入平平,但他始终无法割舍对巴陵青陶的热爱,不忍看到祖传的技艺在他手中断代,因而他始终坚持着。因耳濡目染父亲的执着,儿子彭明志5年前接过彭泽荣的接力棒,刻苦钻研学习巴陵青陶工艺。

彭泽荣用最纯净的心境坚持一辈子创作,朴实之作让人尤为期待和动心。可喜的是,公田镇政府对巴陵青陶进行保护,2016年巴陵青陶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原标题:湖南岳阳:薪火相传 巴陵青陶“陶声”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