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东岙村:凉风起 箸面香

“细如丝,白如玉,入口滑糯,香味纯正。”这说的就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东岙村的特产“东岙箸面”。

天气晴朗,正是制作箸面的最佳时节,东岙村不少人家的场院上挂满了成排成片的“面帘洞”,成为东岙村的一道风景。

在东岙村村民章素娟家里,已经是一派壮观场景,足有2米多高的木竿架子成排排列,连接成片的箸面自然垂下,一条一条,整齐排列,井然有序。今年71岁的章素娟用2根长筷,不断舒展着自然垂下的面条,面条变得细长且有韧性。

制作箸面是非常辛苦的。为了产出最上乘的箸面,章素娟常常半夜12点多就起来和面,此外,天气的干燥程度,盐施加多少对于箸面制作出来的口感、形状、韧性都至关重要。“制作箸面的前一天一定要看天气,如果第二天是晴天才行,因为它的制作一定要晒太阳。箸面盐度也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如果气候偏湿润,就要多加盐……”章素娟向记者介绍。

白玉如丝、口感细腻、入口滑糯是传统手工箸面带给人们的口感,这背后离不开繁琐的工序。

完成地道的手工箸面制作要经历和面、盘面、上面、抻面、出面、开面、晒面、收面等多个工序,每一个工序都考量制作者的经验。一批上乘箸面的完成往往要从半夜一直制作到第二天中午才能出产,产量虽低,但色香味俱全。

东岙箸面意如其名,制作过程离不开长筷,面形似长筷,因此有“箸”之名。箸面细、柔、软,非常容易消化,是老人、小孩、产妇首选美食,是当地人聚会、婚宴上常见的美食,也是亲戚朋友往来的馈赠佳品。村里如章素娟等巧妇制作的箸面供不应求,除了少部分供应村里人外,绝大多数被宁波、象山等地的饕餮之客收购一空。而现在,新一辈的东岙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用年轻人的想法和行动,依靠电商将箸面远销全国。

据了解,一市镇东岙村,背山面海,土地肥沃,海风盈盈,自古盛产最上乘的箸面。每到秋冬的时候,东岙村的老百姓利用晴朗、干燥的气候条件,将初夏收获的小麦碾成粉末,制作出传统美味——箸面。如今,箸面已是浙江宁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宁海西南部百姓传统美食的文化历史。



原标题:浙江宁海东岙村:凉风起 箸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