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贵州贵阳开阳县高寨乡谷丰村窝甫组袁家岚的传统手工艺作坊,袁家岚和其他几名手工艺人正围坐在一起认真细致地描绘着苗族头巾上面的图案,一件件蜡染手工艺品通过她们的巧手被赋予了生命。
在高寨乡,像袁家岚这样的手工艺人不在少数,祖辈传给她们的蜡染手艺也只是为了自给自足,并不外传。
为让苗族传统的手工文化转化为经济效益,高寨乡成立了开阳县小花苗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由合作社免费为苗族妇女们提供技术指导,公司统一回收,有效地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以前,袁家岚家主要以种地为生,生活过得并不容易。借助高寨乡大力打造蓝阿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契机,2018年,袁家岚的传统手工艺作坊成立了,高寨乡的蜡染手工制品走出了家门,走向了市场,实现了商业化的生产和销售。由于原料环保、制作精美,如今,袁家岚手工作坊生产的头巾、服装、包袋等蜡染手工艺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每位手工艺人靠蜡染手工艺每年可以增收4万元左右。
高寨乡民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得益于开阳县近年来积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协调和争取民族产品品牌宣传,不断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这些有利的举措,将民族地区群众的业余爱好变成了增收致富的“法宝”,释放出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同时,开阳县还开展了“双培”行动,聘请专业技术老师围绕国家通用汉语言文字和实用技能等开展培训服务,实行苗语和汉语“双语式”教学,将蜡染、刺绣和纺织等传统手工艺搬进课堂,走出了一条传承传播传统民族文化和群众持续增收相协调的发展道路。
2020年以来,开阳城镇新增就业6812人,其中新增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达到798人,占比11.7%;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55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达224人。接下来,开阳县将把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市的好政策落实到少数民族乡镇和少数民族同胞身上,促进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相互发展。
原标题:贵州开阳高寨乡:传承“苗族蓝” 染开“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