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龙车把鼓打,打得手麻脚又麻。手麻难敲鼓中央,脚麻难踩大水花。”这是我们儿时最常听到的锣鼓车号子。农人踩水车时由击鼓人边敲边唱,打锣人配锣相和,踩车的人在富有节奏的锣鼓声和悠扬欢快的歌唱旋律中齐心协力踩车,曾经是旧时里下河水乡一道独特的田野风景线。
上世纪70年代前,江苏高邮还很少有机电抽水机,靠的是原始人力脚车和洋风车抽水灌溉农田和排涝。插秧种植的时候,里下河一带多晴少雨,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田里要保持足够的水量,才能耕作和种植。栽完秧没多久便是梅雨时节,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雨水过多秧苗就会涝死。“救田如救火”,架车车水便成了这段时间农民的主要活计。人工踩车车水时,一般6人一组,其中有4人踩车,二人轮换,以“绕线筹子”计时(俗称“跑筹子”),一筹子丝线三丈六尺,绕满便换人。踩车的人头戴斗篷,肩披大手巾(一块正方形白纱布),脚穿木屐(内嵌铜钱数枚,踩车时互相撞击发出响声),还有带锣鼓的,边踩边敲边唱,称为踩锣鼓车,否则叫踩闷头车或哑巴车。
栽秧的时候,天没亮,生产队会事先安排好锣鼓车上阵。一大早,踩车的人精气神足,上了水车脚下虎虎生风,车轴飞速盘旋,清澈的河水通过车桶源源不断流向农田。锣鼓车号子便传扬开来,一人敲鼓、一人敲锣,边踩边唱,“早上起来雾沉沉,只听锣鼓不见人。锣鼓敲得喳喳响,忙工早做往田奔。”锣鼓伴奏的车水号子必须与车水节奏相吻合,踩车的人踩着鼓点子,踏着木屐子,应着木屐碰撞车拐的节拍和转动的车轮声,放声高唱着车水号子。在锣鼓歌声渲染下,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已经到来,人们听着锣鼓车号子,不需要队长去喊工,自己去看排工牌子开始劳作。经过锣鼓车手几筹子工夫的劳作,原来黑乎乎的田变得水汪汪。这时,一轮红日已经升起,踩锣鼓车人已是饥肠辘辘,缓了步调,下了水车,坐在圩埂上,有的吸烟,有的说笑,片刻工夫,便有自家人拿来早餐米粥,“呼啦呼啦”一喝而光。
填饱肚皮后,男人们再上水车踩水。阳光下,原本水汪汪的田里,生出了疏密有致的秧苗,竖成线,横成行,绿油油一片,给水乡大地带来蓬勃生机,也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希望。
踩水是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是单一的机械动作,既枯燥又沉闷。只有敲打起锣鼓、吆唱起号子时,水花发出和鸣,农民们心中充满欢乐,脚下生风,越踩越有劲,一切才那么春意盎然!
原标题:江苏高邮:欢快的锣鼓车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