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城文化中心的工作室里,“古船模型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玉琪和他的团队潜心研究和制作着古船模。由他制作和复原的船模以及船用属具,先后被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等10多家展馆收藏和展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张玉琪和他的团队为建党百年特别开发了嘉兴南湖红船船模礼品和手工制作课程。他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通过亲手体验,了解这项非遗技艺,同时记住这段红色历史。
“我们在课程中不仅会介绍非遗技能,还会介绍这个船有什么历史,怎么演变过来的,让更多人真正了解‘红船’。”张玉琪介绍,嘉兴南湖红船船模的手工制作课程深受周边居民的喜爱,每逢开课,总是一座难求。
短短几个小时的课程背后,凝聚着匠人对非遗技艺的严谨和热忱。为了最真实地还原嘉兴南湖红船的各个细节,张玉琪曾到当地博物馆实地考察,还收集了测绘图等各类相关资料。手工课程制作的船模虽然有所简化,但在形状、结构上都是严格按原船比例缩小的。
据了解,古船模型按真船同质材料来制作,涉及制图、放样、木工、染布、缝纫、铁艺、焊锡、油漆、绘画等多项技能,为了不让这项老手艺失传,张玉琪正培养自己的女儿张镇莹成为接班人。
“制作船模不仅是靠拼装,还要有思考的过程,我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张镇莹表示,希望通过开设手工课让更多的小朋友对这项非遗技艺产生兴趣。
(原载于2021年8月11日“浦东观察”,视频:王扬,摄像:王扬)
原标题:上海古船模型制作技艺:薪火相传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