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明:即使科研路上荆棘遍布,也将奋勇前行

我从事的是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手性医药、农药和具有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其核心问题是高效高选择性的手性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我们突破传统,原创性地发展了一类新型优势手性催化剂,使手性医药、农药以及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的合成更精准、更高效、更绿色、更容易,为重要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核心技术。

自1999年开始此项研究,直到2007年成果初现,对于我和团队而言,这8年其实很艰难。这期间大量的同龄人都已经有高水平成果出来了,而我们还在不停探索。做研究是把未知变成已知,途中充满不确定性,大量努力换来的都是失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坚持还是放弃”的选择,可能再迈出一步就做成了,也可能永远无法成功。但我们坚持住了,因为大家明白,做科研不可能没有困难。虽然突破很难,但是一旦有了突破,就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引发一系列后续进展。

回忆起步时的艰难,我们感到非常幸运。从国家到学校,以及很多前辈和朋友都给了我们很多理解、支持。在课题组成员和前前后后上百位参与研究的学生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研究终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运用自主发展的手性催化剂和催化策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50多类重要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包括10多类不对称催化新反应和以前无法实现的挑战性反应,其中之一被爱思唯尔出版社有机人名反应专著冠名为“Roskamp–Feng”反应,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中国化学工作者的人名反应;纠正了美国通用有机化学教材中“不能制备手性中心位于两个羰基之间光学活性β-酮酸酯”的结论。我们发展的催化剂被称为“冯氏催化剂”,现已成为商品化试剂,被国内外多个课题组和公司成功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分子寄予厚望。即使科研路上荆棘遍布,我们也将牢记嘱托,奋勇前行。未来我们的研究仍要坚持原创性、创新性、引领性和有用性,创造更多原创性成果,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讲述人:冯小明,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

(学术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记者张胜 王斯敏 严圣禾 通讯员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