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文:扎根广化,推进成果产业化

人物简介:胡继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化学)总经理助理兼科技发展部经理、南雄中国科学院孵化器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聚合物的制备与改性、聚合物膜的制备与过程、功能纤维、有机硅功能材料等研究。多年来特别注重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作为技术负责人先后有多项成果实现了规模产业化应用,例如聚烯烃中空纤维膜及组件、锂离子电池隔膜、有机硅离型剂等。

源于爱好 梦想启航

“初中学习时,化学老师在讲台前演示高锰酸钾制氧气以及铁丝燃烧试验,那种金属丝燃烧时的绚丽色彩吸引了我。”胡继文告诉笔者,他在学生时代就对化学这一学科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

上大学时,胡继文选择了心仪已久的化学专业,正式推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前身)攻读硕士研究生。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和之后的工作经历,让他深深爱上了化学科研工作,并下决心扎根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

敢于创新 不断进取

工作两年后,胡继文被任命为广州化学当时唯一一位无高级职称也是最年轻的团队负责人(PI),领导着8人组成的研发团队。

那时,正处于科研体制改革期,团队需要对外争取研发经费。面对当时的形势,胡继文利用自身研究基础,在努力申报课题的前提下,重点从事产品研发工作。而当时,愿意从事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产品研发的团队还很少。

仔细梳理了团队已有的工作,结合当时净水器行业方兴未艾的环境背景,胡继文决定带领团队从事净水器关键材料——聚烯烃中空纤维膜的研究与开发。他们通过对膜制备机理、工艺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系统探索,掌握了膜制备的关键技术。在随后的中试、试生产过程中,团队采用的自主设计设备取得了成功。当时,国内拥有规模生产技术的只有浙江大学和广州化学。

“在中试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试生产。一方面要从事销售,另一方面又要从事生产管理。由于是刚开始生产,设备、工艺还不稳定。记得当时为了赶货,三天三夜没合眼,几乎是站在那里都可以睡着”。胡继文回忆道。

就这样,凭着一股热情、冲劲,胡继文团队终于使该项目连续化生产并商品化,该项目也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之后为了做大做强,广州化学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地方企业合作成立公司,专门从事中空纤维膜及组件的生产以及水处理应用。

这是胡继文第一次开发出新产品,其利润可支持团队运行,他也体会到了产品研发成功的快乐与自豪感。

此后,在原来中空纤维膜研究积累的基础上,胡继文团队还自主设计研制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设备,并通过工艺技术的研究,成功获得了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以及产业化的关键技术。该项目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随后,该技术通过院地合作成功地在山东、河南、福建等地实现了产业化,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胡继文对于产品制备的探索从未止步,此后他又率领团队开展有机硅离型剂的研究,先后攻克了基础聚合物树脂、高活性催化剂、功能添加剂等制备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有机硅离型剂实验室小试、中试及试生产,最终实现了产业化。

当时,“为了解决产品制备存在的技术问题,每天早上,先布置攻关小组当天的工作,下班前总结并讨论当天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回家后脑袋里还一直想着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第二天如何开展工作等,整个团队研发效率很高。”胡继文回忆道。

学无止境 勇攀高峰

工作期间,胡继文一直在努力提高研发能力,为自身充电。他先攻读并取得了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又在中山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随后,在2004年到2010年之间,他多次以博士后或访问教授的身份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女皇大学学习工作近三年时间,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专业顶级期刊JACS、Macromolecule上发表文章各一篇。

自担任团队负责人以来,胡继文先后主持了5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科技攻关,广东省及广州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及地方产学研等项目,争取到各类科研经费约40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研发工作。

“我对广州化学有着很深的感情,广州化学培养了我、锻炼了我,当初选择广州化学是明智的。”胡继文常常说。

目前,胡继文又带领团队从事新项目的研发,如纳米银线与透明导电膜、生物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他期待通过努力让更多的成果实现产业化。(作者单位系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