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王文林马不停蹄,忙着在基层开展科技服务。
上午还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的金光农场澳洲坚果基地推动企业收购农户澳洲坚果;下午,已在近300公里以外的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新安村培训澳洲坚果种植技术。
“王老师,这些树怎么黄了,刚开始种植还好好的,半年就成这样了?”“你们挖开这棵树看看。嗯,你们看,种植的时候没有除去营养袋,限制了根系生长;另一方面种植太深了,新根系一直没生长。以后种植记得要先除去营养袋,种植不能过深。”
6月29日,炎炎烈日下,在新安村的澳洲坚果基地里,广西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文林蹲在树坑旁边,对围成一圈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当地农户培训起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2014年,王文林主动申请担任科技特派员;2019年10月,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王文林等92名科技特派员获科技部通报表扬。
“作为党员,就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王文林说,要争当贫困村致富的引路人、产业扶贫的规划者、科技种子的播种者。
手把手教种植户掌握实用技术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20世纪70年代引入广西,是著名的热带果树,2009年后广西开始大面积商业化种植澳洲坚果。
前些年,澳洲坚果产业在逐渐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品种选择盲目、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缺乏……
“在王文林老师的指导下,2019年果树进入投产初期,50亩澳洲坚果的青皮果总产量达1.9万公斤,收益达到20多万元。”尝到丰收甜头的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竹山村果农钟锦超激动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5年前,钟锦超将自家效益不好的50亩砂糖橘砍掉,改种澳洲坚果。但一开始,因缺乏技术,他对澳洲坚果的预期效益并没有什么信心。
“在学习了王老师提供的种植技术后,3年便实现挂果,4年就有了较好的收益,现在管理越来越有信心。”钟锦超说。
如今,钟锦超已将桉树、砂糖橘等全部改种澳洲坚果,种植面积扩大到150亩,并带领村里的钟清泉等贫困户一起进行澳洲坚果的种植。
最近,钟锦超在忙着牵头申请成立合作社,“我要将王老师教给我的澳洲坚果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人,让更多的贫困户致富。”
不仅是钟锦超,在广西很多澳洲坚果种植户眼里,坚果的持续丰收离不开王文林的努力。2019年,广西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36.5万亩,同时果品质量明显提升,平均坏果率由原来的13%降到了4.5%。
2014年以来,王文林组织科技特派员团队,采取理论授课和现场操作教学相结合,手把手教种植户掌握更多实用技术,开展科技培训1.56万人次,让小小的坚果树成为群众的“致富树”“摇钱树”。
把坚果树种在112个贫困村
作为党员,王文林不仅是科技特派员,还承担起了广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坚果产业科技服务团团长的重任。
“前期科技服务主要靠我个人,后来发现需要技术的农户太多,个人能力有限,就利用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动员支部党员一起加入了科技特派员行列。”王文林说。
自2017年担任科技特派员坚果产业科技服务团团长以来,王文林对团员在坚果产业进行了区域分工,进行科技培训与产业指导全覆盖。
从建立示范基地,推广良种良法,到以点带面,开展科技普及大培训;从引导企业入驻,助力产业扶贫,到建立行业协会,健全坚果产业链,王文林和服务团成员提供坚果产业“一条龙”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龙边村是龙州县的贫困村之一,目前累计种植澳洲坚果800多亩,受益贫困户66户。“科技特派员教会了我们怎么样施肥,怎么样修剪,今年坚果就有收成了。”村党支部书记许谢华说。
这些年来,王文林带领服务团成员,把坚果树种在112个贫困村,积极推进“特派员+贫困村+基地+农户+协会”等3种扶贫模式,建设各类坚果产业基地31个,推广新品种6个、新技术7项,辐射带动贫困村种植澳洲坚果20多万亩。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科技特派员,我的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种植坚果的农户能真正通过产业,通过科技致富。”王文林说。
7月1日,到岑溪市对坚果果期无人机飞防效果进行回访;7月2日,到上思县对种植大户进行虫害培训与市场销售对接……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从扶绥到来宾,到岑溪,再到上思,这一周,王文林的科技服务电子记录单又记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