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中的“追光者”

6月17日凌晨5点,雨后空气清爽,不时还能闻到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所属阳曲点位负责人郭博和同事们早已端坐在电脑前,紧盯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并与指挥中心做着通讯连接。

4个小时后,“神舟十二号”即将发射。这里,将成为火箭进入太原上空后首个数据“捕获”点。

郭博是一名“90后”,从2016年开始参与“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等卫星发射保障任务,但作为指挥员参加“神舟”系列国字号任务还是首次。“激动!”被问及重要时刻即将到来的感受,他表现出了这个简单又复杂的情绪,“准备了近4个月,我们都很期待这一天。”

距离发射还有5分钟,机房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郭博下意识地直了直腰,按了按眼眶。在他的头顶,悬挂着一条“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红色横幅,前一晚他和同事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9时22分,发射进入倒计时。“3,2,1,点火!”指挥中心的指令传来,点位计时员接续着开始报时。每个人的双眼都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不时地报告着实时情况。

“跟踪正常!”发射后220秒,在判断雷达跟踪正确目标后,郭博冷静地向太原指挥所“喊”出了这一进展,比计划书规定的锁定目标时间提早了10秒。

时间一秒一秒地前行,判断声和汇报声在机房里不断响起。终于,指挥中心“进入预定轨道”的声音传来,站立一旁的任务总体李伟宗轻舒了一口气。“发射后350秒到500秒的时间里,指挥中心要依据太原的遥测、雷达和安控数据来决策火箭是否正常。”他说,“提供关键支撑,我们一刻都不敢松懈。”

10时,任务结束。郭博从电脑前起身,并没有急于离开。他翻着自己的红色笔记本,和同事们一遍遍地核对着数据。“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航天技术、装备和能力在不断升级,而航天人的热爱与激情却始终如一。”郭博说,正是这些“变与不变”,让他在“追光”的路上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