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蛟龙”号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第四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执行本次下潜试验的试航员为叶聪、刘开周、杨波。7000米深度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最大设计深度。

北京时间24日4时30分,“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团队举行了试航员出征仪式。5时,下潜试验正式开始。5时24分,潜水器布放入水,5分钟后开始注水下潜。

8时55分,“蛟龙”号下潜深度已达7005米,随后在7015米的深度第一次坐底。

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中,经4次下潜试验就突破7000米深度,说明潜水器性能稳定,海试人员水平不断提高。他说:“这支队伍是一支英雄的队伍!”(记者罗沙)

“蛟龙”探海承载中国深蓝梦想

承载中国探索海洋的深蓝梦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4日成功探海7000米。

作为深海探测的重要工具,载人潜水器是各国海洋勘探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蛟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而它们的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过6500米,经常下潜深度也不过5000米。

“蛟龙”一次次破纪录的深潜,无疑拓宽了中国深海科研空间。从刚起步时的50米到2011年的5000米,再到如今的7000米,这条“中国龙”证明其有能力在全球99.8%的海底游弋,对中国开展海底勘探、了解海洋生物乃至生命起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一骄人的成绩表明,在走向海洋的征程中,中国科技奋起直追,中国深海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上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又迈出重要一步。

从无到有,后来居上,一次次挫折,一次次改进,“蛟龙”今天的突破远非一日之功,离不开长期以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

7000米级深潜是里程碑,但远非终点线。要实现制造11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目标,在海洋最深处的海底自由航行、作业,真正成为载人深潜发达国家,中国科技仍需再接再厉。(记者刘石磊)

背景资料:世界各国深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6月24日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再创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美国是较早开展载人深潜的国家之一。1964年建造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可以下潜4500米,进行过近5000次下潜,是当今世界上下潜次数最多的载人潜水器。

法国1985年研制成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累计下潜1500多次。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两艘6000米级潜水器。它们最大的特点是能源比较充足,可以在水下停留17小时至20小时。

日本1989年建成了下潜深度为6500米的“深海”潜水器,曾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创造了载人潜水器深潜的纪录。它迄今已经下潜了10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