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彧:用“装配式革命”引领建筑行业迈向新时代

近日,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科协、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国防科工办联合主办的2020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仪式在西湖宾馆举行。来自福建建工集团的任彧被评选为本年度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据悉,2020年全省共有30名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省属国有企业仅有两家获此殊荣。

走进任彧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陈列着建筑学术著作的书柜和一张堆满方案和图纸的办公桌,一副眼镜,穿着朴素,伏案工作的就是任彧,就在这四方天地中他创造出了可观的建筑科研成果,见证了福建建筑业的变革与发展。

美丽家乡建设者——“要让百姓住得安心”

“我的父亲是一位为福建建筑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工程师,我想像他一样继续为福建建筑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是一段子承父业的故事,是两代建工人的奉献,是三十年来热血的赤子之心。在办公室里,任彧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故事。

1991年,17岁的任彧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建筑老八校”之一的天津大学,选择了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为福建发展贡献力量。

在进入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后,他参与了很多“急、难、险、重”的建设:建设福州东部新城办公区时,他与团队在主入口的大型挑高中庭中创造性地应用了单层索网幕墙技术,在两侧42*40米的玻璃幕墙并未使用一根刚性杆件,即达到了抵御台风的效果,既保证了安全性,又实现了室内外空间融合;他参与建设的“泉厦高速朴里区跨线服务楼”气势磅礴地横跨了福厦高速公路的八车道主线,体现了海峡西岸交通建设的水平;建设以海蚌形状的长乐首占新区体育馆时,他带领团队一次次修改、矫正、创新以确保其安全性……

看着一幢幢福建特色的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他感到欣慰,充满成就感,他说:“建筑师负责美学,结构工程师负责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房子是一个公共安全产品,不是雕塑,也不是行为艺术。中国社会对房子的最大期望是安全,而我的工作就应该让百姓住得安心。”

建筑学科带头人——“从一张白纸到一幅蓝图”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福建建工集团积极响应中央的决策部署,在省内投资建设了五大装配式生产基地,并成立福建建工装配式建筑设计装配院(以下简称“装配式研究院”),任彧担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由于群众对装配式建筑了解有限,技术的推广应用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任彧说:“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一张白纸到一幅蓝图的艰辛过程。”

但他明白随着建筑行业的升级发展,全产业链对装配式建筑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大,他所要做的就是凝聚力量,深耕研究,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用“降本增效”这一实实在在的红利来带动建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装配式研究院这一平台的助力下,他与团队成员以创新研发为核心竞争力,以试点项目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取得了初步的科研成果。2016年,任彧代表福建省参加了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和第一本团体标准《建筑工程信息交换实施标准》的编制工作;主编了装配式领域的两本福建省地方标准以及6本省标图集;带领团队取得4项发明专利授权,1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将专利技术运用到项目中。在建设连江可门港研发生产基地中,为了攻克滩涂地易造成建筑沉降的难关,他领导的设计团队创造性地使用了自主研发的装配式地面系统,将米级的底面沉降控制在毫米范围,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他结合福建省位于地震带、台风多发的地域特点,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福建省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在其主编的《福建省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规程》DBJ13-216-2015中,重点强调BIM技术和消能减震技术在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获得了国内权威专家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领导的好评,评审结论为“填补了福建省相关领域的空白,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他也将此技术运用到集团项目中,“龙海市月港小学”项目成为目前省内预制率最高的装配式公共建筑项目;“长乐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项目成为福建省最大基础隔震项目。

时代潮头践行者——“让中国产品、中国标准走出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引导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在福建建工集团第一次党代会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增忠提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定不移实施“12355”总体发展战略,强调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运营商”为一个核心目标,积极践行“走出去”发展战略,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浪潮里,任彧同志就是勇立时代潮头的践行者。在集团“肯尼亚中央银行基金大楼”项目筹备初期,他与团队发现计划建设的大楼位于肯尼亚市中心,交通受限,施工难度大。他希望用中国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助力项目的顺利实施,但由于肯方不了解中国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且肯方长期遵循认可英标、欧标,对中国产品、中国标准仍怀有质疑,设计团队最初向肯方设计师提出该思路时并未立刻获得外方的认可。

为了打消肯方的顾虑,任彧邀请肯方到中国来参观装配式建筑,并与团队多次飞往万里之外展示中国装配式技术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最终肯方同意由中方设计团队负责深化设计和建设。

任彧的团队创造性地应用了预制预应力水平全预制体系,集成应用了预应力空心楼板、预制U型叠合梁等技术,实现少撑免模,显著提高施工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该项目主楼建成后获得肯方“Chinese high quality”的赞誉,荣获第五届“科创杯”中国BIM技术交流会大赛最佳BIM设计应用奖一等奖,成为中国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应用中国自主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非洲高层建筑的首个成功案例,也是集团做好智能建造,投建营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先行范本。

回首过程的艰辛,任彧笑着说:“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谈及未来的发展愿景,他不假思索:“未来我想依托装配式研究院的科研力量,打造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装配式设计研发团队,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推动集团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助力集团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