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哲:智能研发一路向前

连日来,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三明帝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刘文哲和技术人员正忙着调试一批即将出厂的“巧手”智能竹片分选机器人。这是刘文哲带领技术团队开发的一款全自动化智能竹片分选设备,也是国内首款基于人工智能的竹片分选机器人。

父子接力共研发

“这个想法最早是我父亲提出的。”回忆起这款竹片分选机器人的诞生过程,刘文哲十分感叹。早在2003年,他的父亲刘建章就开始构思这个项目,前后共投入了35万元,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项目最终没有研发成功。

2017年,刘文哲从英国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硕士毕业回国。在一次和父亲的交流中,他发现自己所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正好能解决父亲十几年前的一个技术痛点,父子俩讨论了一番,决定由刘文哲把这件事情继续做下来。恰逢曾经的老师高钦泉博士邀请他一起创业,刘文哲便带着项目一起,加入了福建帝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开始我们研发团队是在公司楼下的地下车库租了一小块场地做实验。”刘文哲笑着回忆,也是在这个车库,诞生了第一代“巧手”智能竹片分选机器人。“当时我们技术团队每天都在这个地下车库做实验,2018年中秋节晚上,第一代‘巧手’机器人第一次抓起竹条开始自动筛选,我和团队的其他几位博士为了采集数据,买了一车竹条在车库筛选到凌晨3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大家都十分激动。”接下来,刘文哲率领团队走访了几十家竹木加工企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并根据市场需求对整体技术不断优化升级改造。他本人也在2018年获得福建省工科人才和福建省双一流人才称号。

2019年5月,刘文哲带领“巧手”智能竹片分选机器人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和永安竹博会上亮相,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这个项目还荣获“福建省百项人工智能项目”荣誉称号。

智能制造抢先机

自从福建帝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国首台人工智能竹片分选机器人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亮相后,福州、南平等地都看好这个项目,有意引进,也给出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刘文哲最终还是选择把项目留在自己的家乡尤溪。

2019年8月,刘文哲团队通过尤溪县政府的引进,在西城镇成立三明帝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由刘文哲担任技术总监,这也是尤溪县首个人工智能项目。目前,公司有10余名员工,拥有2座标准化生产厂房,并配备了一整条标准化流水线,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公司成立后,刘文哲并没有急于投产,而是先进行市场分析。尤溪县素有“中国绿竹之乡”的美誉,县内竹木资源丰富,产业发达,拥有巨大的市场,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是刘文哲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看重的是‘研发’,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产研结合。”刘文哲说。

虽然还未投产,但“巧手”智能竹片分选机器人的名声却早已传了出去,在公司成立之初,便有了一位“不请自来”的客户。“当时我们还在实验阶段,龙岩市仁记竹业赖总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到我们这里,专门找我们订了7台机器。”这也是刘文哲接到的第一笔订单,实现了销售额84万元。

2020年的年初,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刘文哲团队将重心都放在了研发上,公司先后投入600多万元研发资金。目前,帝视公司在工业检测领域共申请核心知识产权1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项。

如今的“巧手”智能竹片分选机器人从样机到成品,前后共迭代9个版本,最新款的“巧手”智能竹片分选机器人,采用新式设计结构的机子,能够满载负荷正常工作3个月不出现任何运行故障;原本需要4名工人才能做好的竹片挑选工序,现在一台机器就能完成,且识别准确率比人工更为精准,达到99%以上,每条生产线每年能为企业直接节省不低于10万元的人力成本。

2020年6月份,公司开始正式销售,产品除销往尤溪县内各个竹木企业外,更有不少福建龙岩、南平、三明以及远至浙江等地的订单,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目前,“巧手”智能竹片分选机器人销售量已有40余台,产值近500万元。

“传统的行业讲的是‘制造’,而我们强调的是‘智能’。”刘文哲说,“下一步,我们将从横向方面寻求其他行业合作案例,力争实现从一根竹条到竹配板整条自动化流水线的设计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