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 星期四 晴 28摄氏度 浪高2级
今天靠港。我们上午完成了打包,看着眼前的大包小包,我百感交集。想着在疫情凶猛的那些日子里,我一人在深圳的实验室调试这些仪器,打包发送到三亚;在三亚隔离宿舍,重新组装它们,做多种测试,再打包把它们运到船上;在船上重新组装它们,在航次期间利用它们做各种实验,现在又将它们打包,准备运回深圳的实验室。我跟它们一路相伴,度过了50多天;它们的正常发挥,带给了我们期待的数据;它们的不完美,指明了我们未来研究的课题。
下午2点准时检查卫生。各个房间都收拾得很干净。之后我去数据中心拷贝各种数据,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航次潜次信息、期刊文件、昨日合影照片等。参加航次的各个单位已经收到通知,按时到数据中心领取定制文化衫。大家忙碌着,把航次的“最后一班岗”站好。准备靠港了,三亚港口风景在驾驶室一览无余,美不胜收。
下午3点靠港后,大家按各自计划把样品、仪器、行李等搬上码头运走。我们把大包小包搬上码头,用快递发回深圳,最宝贝的数据硬盘则随身带着。部分家住三亚的老师离船回家,很多人来不及告别,期待下一个航次能够再见。所有外地的参航队员明天才会离开。我们预订了明天下午的航班回深圳。
这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这个航次的经历需要我日后慢慢咀嚼、回味,汲取它的营养,直到再次回来。最难舍的是这群人,相信我们后会有期。
4月3日下午3点半,我们抵达深圳。(文中的“我们”指的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马辉老师和廖然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