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福建龙岩市万安溪引水工程隧洞,一辆辆运输车源源不断地将碎石运送出洞。隧洞正前方,搭载了高压水刀的“龙岩号”(中铁618号)TBM,正在高效掘进。
万安溪引水工程隧洞TBM施工段地层石英、长石等硬质矿物含量高,磨蚀性强,岩体完整,岩石强度高,给TBM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20年以来,中国中铁工业所属中铁装备与黄河设计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龙岩号”,克服超硬岩石掘进难、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突泥涌水断层等重重考验,在逆境中不断突破前进。
创新路上勇攀登
TBM,在中国特指为硬岩掘进机,这是一种“武装到牙齿”的隧道掘进机,搭载的高强度合金材质滚刀,是各种硬岩地层的“克星”。滚刀在法向推力作用下,贯入岩石致使岩石压裂、胀裂、磨碎,从而达到破岩目的。
但“过刚易折”,在遇到超硬岩石时,TBM便会出现破岩困难、掘进效率低、主轴承寿命短、刀具磨损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研究利用水的特性,造福人类,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2019年,在明朝水利专家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治河方略的400多年后,中铁装备和黄河设计院创造性地提出“束水攻石”的思路:为传统TBM搭载高压水刀,用“水刀”和“滚刀”共同破岩。
“以柔克刚,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思路。”黄河设计院董事长张金良说。
“龙岩号”不仅是国内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也是国内自主研制的超小直径凯式TBM,是推动第四代半掘进机技术创新迈出的重要一步。“新一代掘进机将逐步舍弃过去刀盘、刀具等机械掘进的方式,转而以光、电、液等其他介质进行破岩,这将有效解决当前掘进速度缓慢、刀具磨损快等难题,显著提升效率,为铁路、公路、水利和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建设提供更优选择。”中铁装备总经理赵华说。
协同攻坚聚合力
把水的力量集中起来,可以成为割铁穿石的“水刀”;把众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可以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
中铁装备和黄河设计院联合成立攻关研究团队,双方300余人花费3年时间攻关,研制出国内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龙岩号”。同时,双方还深化产融合作方式,各自发挥优势,在TBM设备防卡脱困、工程地质研究、新型围护结构、新型高性能灌浆材料等关键领域开展了技术攻关。
为了确保TBM稳步高效掘进施工,中铁装备、黄河设计院、施工方以及南京大地水刀股份有限公司,将技术会商室建在了施工一线。涵盖液压、流体、TBM施工、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施工与技术管理团队,定期巡查并组织召开专题会,建立TBM生产日调度会议制度,抓时间节点、控工程重点、解施工难点。
掘进以来,各技术攻关团队带着课题和科研项目深入一线调研,邀请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相关专家,现场“诊脉”,集思广益,通过设备改造、工艺改进和技术革新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龙岩号”TBM设备的性能。
百折不回破难题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龙岩号”TBM这样的新生事物在应用过程中,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龙岩遍布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石英砂岩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色虽美,然而,在这里修隧道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龙岩引水隧洞地层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砂岩及石英砾岩,多数硬度超过了200兆帕,且岩体完整。“龙岩号”TBM面对的是世界级破岩难题。
国内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在大考中坚韧掘进,在突破中倔强前行。
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17日,人员第二次进场。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项目停工。
大家惦记着项目,惦记着设备,积极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创造各种条件,推进复工复产工作。3月1日,项目实现现场复工;3月16日,“龙岩号”TBM再次试掘进。
4月17日,隧道发生突泥涌水,项目再次停工。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近两个月的共同努力,6月9日,“龙岩号”TBM终于通过断层,再次启航。
如何匠心安排,优化水和钢铁的配合,充分发挥滚刀和水刀的优势,产生最好的破岩掘进效果,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7月19日,中铁装备、黄河设计院,以及水刀设备供应商联合对水刀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8月18日,水刀系统完成新一轮改造升级。改造之后,更换喷嘴的时间大大缩短,水刀最长连续运行时间也大大延长。
每克服一重困难,“龙岩号”就更新改进一步;每改造更新一次,“龙岩号”都更优一层。困难的磨砺,让“龙岩号”越来越强大。
中铁装备设研总院工程师齐志冲已经在龙岩项目蹲守近两个月。在他之前,为了确保“龙岩号”顺利掘进,中铁装备技术服务团队12名服务人员日夜坚守、冲锋在前。
如今,不仅仅是“龙岩号”与岩石的较量,也是所有矢志创新者的毅力与岩石的较量。“我们将像这台TBM一样,一往无前,砥砺前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齐志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