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民族悲怆,警钟长鸣落后必亡。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经历坎坷,塑造伟大的民族;铭记历史,激励世代的国人。举国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告慰逝者,警醒吾辈——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继承伟大抗战精神奋勇前行。
本文作者通过追忆二姨家的羊皮褥子背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抗日战争中百姓的水深火热,更表现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一张羊皮褥子,历经血与火,有着战斗的硝烟味,也有着人世间暖暖的情意。
历史由每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写成,伟大的事业由每一个平凡英雄铸就!
那天,老伴让我翻晒被褥,我不由想起了二姨家的那条羊皮褥子。
二姨名叫张秀芝,1926年出生在长城南麓的西密坞村(今属河北省唐山市),家境普通,有兄弟姐妹6人。1944年,二姨嫁给了热河省青龙县(今属河北省秦皇岛市)王台子村的王友凤。尽管两村距离只有十多公里,但王台子村在长城北麓,两村被长城相阻隔。当时,侵华日军在王台子村附近建立了“集团部落” ,当地群众称之为“人圈”。(这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暴行之一。日军强制将中国村民迁移至其中,定量供给村民粮食,并设置严密的封锁线。)
他们结婚时,不得不居住在王台子附近日军建立的“集团部落”里。为了自己的安全,二姨结婚的新衣裳只穿了3天,“回门”后,就恋恋不舍地脱下收藏起来,穿上了婆婆特地给她准备的破旧衣裳。“集团部落”里,瘟疫流行、缺医少药,二姨每天吃糠咽菜,还得往自己的脸上抹些锅底灰丑化自己。
二姨父王友凤一表人才,是世代中医家庭的独生子。二姨怀孕后,公婆特地把自己铺了多年的羊皮褥子撤下来送给她。二姨不肯要,婆婆拉着她的手说:“好儿媳,咱们王家天天盼孙子,你怀的是我们王家的骨肉,千万要自己保重啊!”
二姨父也说:“咱们收下吧!别辜负父母的一片好心啦!”
白天,二姨父与“集团部落”里的男人一起给日军挖战壕,二姨尽管行动不便,但也力所能及地抢着干些家务。晚上,在四面漏风、潮湿的简易房里,夫妻俩铺上羊皮褥子,感到特别热乎。
行动不便的二姨,把结婚时亲朋好友“添箱”的银镯子、金耳环等心爱之物,拿出来让二姨父给伪保长送礼,最终逃出了“集团部落”,投奔长城南麓的娘家。
长城北麓有“虎”,南麓有“狼”,逃到哪里都难。西密坞村三天两头遭遇日军“扫荡”,乡亲们也不得安宁。二姨父经常夜里背着二姨逃难,跑到村外的山林里,盖着星月,铺着羊皮褥子在地里睡觉。
他们的儿子王久存出生后,二姨父跟二姨商量:“我想当民兵,多消灭一个鬼子,中国人就多一分安全。”就这样,二姨父成了村里的民兵,有时还跟着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三总区区长李树庭带领的武装队去抬担架、配合冀东八路军12团的游击战。
1945年夏,日军的“三光政策”更加残忍,很多乡亲都惨死在日伪军的屠刀下。二姨父忍无可忍,把二姨和儿子托付给岳母一家,参加了八路军。
二姨父走那天,二姨抱着1岁的儿子,恋恋不舍地前去送行。她特地把那条羊皮褥子塞给二姨父。二姨父担心二姨娘俩,推脱再三不肯带走。
二姨急了:“我们娘俩有全家人照顾,你行军打仗风餐露宿,必须带上,铺上羊皮褥子腰上就热乎。你看见这褥子,就会想到父母妻儿还在鬼子的刺刀尖上熬日子。”二姨父热泪盈眶地接过羊皮褥子,塞到行军背包里上了前线。
那段时间里,只要西密坞村旁路过八路军,不管多忙,二姨都要带着儿子,拎上一壶水,拿上应季的水果,站在路旁慰问。部队来村里安营扎寨时,她热情地腾出一间屋子来,把炕烧得热乎乎的,让八路军住。她还给战士们缝补衣裳,把家里的瓜果拿给他们吃。她说:“看见你们,我们娘俩就像看见亲人一样高兴。久存,快叫叔叔!叫大伯!叫爷爷!”
二姨父跟着八路军南征北战,日本投降后,又参加解放战争,曾经两过家门而不入。第三次,部队在附近村中宿营休整,营长特地让他探家2天。时隔两年多,二姨父终于回到家中。这时,王久存快3岁了。
提起那条羊皮褥子,二姨父对二姨说:“它可立了大功了,经常给连里的伤病员铺,隔潮又保暖,铺在深山野林里,就像睡热炕一样暖和……”
1947年4月,时任班长的二姨父带领战友,在河北省昌黎县安山执行破坏敌人铁路交通任务时,遭遇敌人巡逻队袭击,英勇牺牲,年仅23岁。
在整理二姨父的遗物时,军队领导把那张羊皮褥子收藏起来,后来送到二姨家。二姨看见饱经战火的羊皮褥子哇哇大哭。为了找到和丈夫铺羊皮褥子、同床共枕的感觉,她便把羊皮褥子晒一晒又铺上了。好多人劝她用“灰水”(水中加草木灰)洗刷洗刷再铺,她就是不听。她说:“我就是要闻闻当兵的火药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密坞村特地给二姨家分了一处三间瓦房的小院,就在我姥姥家斜对门。
好心人劝二姨改嫁,她说:“我和王友凤是恩爱夫妻,我不想再嫁别人。我这一辈子就是要把儿子抚养成人,才不会愧对友凤的牺牲。”
唐山大地震后,1976年8月6日,王久存在唐山迁安大崔庄粮库当警卫,因地震值班回不了家。二姨叫我到她家的抗震救灾简易棚里,代笔给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写了一封慰问信,并捐出了羊皮褥子。她在信中说:“我特意把王友凤班长铺过的羊皮褥子拿来,让兄弟们铺在废墟上,暖暖身子……”
事后,二姨语重心长地说:“那张羊皮褥子是我和友凤唯一的念想,但送给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兄弟,我不心疼!”
1998年秋,王久存因肝炎病逝,二姨在古稀之年痛失独生子。忍着白发人送走黑发人的悲痛,二姨伴着孙子和孙媳妇,哄着重孙子过日子。
2000年夏,二姨离开了人世。20多年过去了,她家那条羊皮褥子背后的故事在西密坞村仍有人传扬,而她向我讲述往事的画面更是经常浮现在眼前。
(本文刊登于2021年第10期《军嫂》杂志,图片由作者提供)
原标题:二姨家的羊皮褥子,一个平凡家庭的不平凡抗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