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互联网翅膀 让非遗“飞”得更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到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古老而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网络时代,给非遗保护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可以使非遗得到更好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播。

一是用网络搭建非遗保护桥梁。非遗既包括白蛇传、梁祝、孟姜女传说等传统口头文学,也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俗等多个门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避免非遗失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网络搭建非遗保护群体与大众的桥梁。网络媒体具有直观可视性、高时效性、可存储性、可复制性、操作便捷等利于传播的优势,要通过网络媒体的大力宣传推介非遗,让曾经“曲高和寡”的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非遗的重要价值,推动形成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

二是用网络构建非遗保护生态。“互联网+”风潮正当其时,为“互联网+非遗”的生态构建创造了条件。当下,文化机构、非遗企业、传承人等纷纷触网,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一个都不少,网络社区发布、朋友圈点赞、线上线下联动等信息互动交流已成非遗传播新风景。广大非遗传承人纷纷做起了直播和短视频,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非遗技艺和产品。随着网民深度体验、内容嵌合关联、线上线下互动等方面的深耕创新走向深入,非遗传承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三是用网络带火非遗产品消费。让非遗重新进入生活,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在日常生活中绽放光华,才是最好的保护。近年来,互联网带火了非遗消费,引爆销售。从2019年开始,抖音就连续推出“非遗手艺人”计划、“看见手艺”计划,帮助非遗传承人更好地制作视频、记录直播,展示非遗之美、传播文化价值,吸引和打动消费者。各电商平台设置非遗专区,非遗商品琳琅满目;一些地方也设立网上“非遗馆”,统一介绍传承人,集中推动传承人触电触网触屏,上线销售非遗产品。非遗产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消费者用指尖选择、用移动支付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非遗产品,用行动支持了非遗传承人。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非遗保护传承迎来新契机。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非遗的明天会“飞”得更高更远。


原标题:插上互联网翅膀 让非遗“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