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不仅将自己的经验转赠给别人,还试图利用自己的创造能力引发新的经验,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实践。这些知识预设在你的大脑里,令你在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时反而发现了新意。比如我们观察大自然,自然只是显示出它本来的样子,既不美也不丑,而你为什么会觉得它美呢?那是因为你的大脑里有能和这个美相感应的知识。
认为一道光很美,一棵树很美,那是因为你懂得美。这目光一定是知识的目光,是因为你的目光里有了知识的积淀,它们看上去才是美的。
举一个例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他叫废名。他有一部长篇小说《桥》,《桥》里头有一个画面:一头牛被拴在一棵石榴树下,孩子们使劲儿逗弄它,牛急了,身体触碰到树,树上的石榴花纷纷被撞落在牛背上。大家想一想,如果看见这个场景的是一个不识字、没有知识的农夫,那么这个情景是不容易引起他的审美享受的。因为他没有这种关于美的知识。可废名先生是个读书人,这样的情景在他看来,就是一幅很美的画面,所以他才会生发出美的感叹。
还是这部长篇小说里头,我记得还有一个细节:奶奶老了,满头白发;孙女才十几岁,头发乌黑。这一天奶奶看到孙女在前面走,心里就起了一种伤感,叹息了一声说:“我的头发全白了。”
你知道她的孙女是怎么安慰她的吗?孙女说:“奶奶,白头发、黑头发到了夜里都是黑头发。”这句话,这个思想、这个境界,我可以肯定地说,不是那个小女孩的,而是废名先生的。
我还想起一件事情。有一年北京作协组织了一个活动,领着我们一批作家到北京郊区钓鱼。我们的领队是一位作家,还是中国钓鱼协会的常务理事,他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副钓具。
那天我们坐一辆大巴来到了北京郊区,在一个特别大的鱼塘边垂钓,从早晨到中午,我们居然没一个人钓到一条鱼。我们的领队,那个钓鱼协会的常务理事,也没有钓到。
于是我们放下钓竿,跑到他面前讽刺挖苦他——我们钓不到还情有可原,你怎么可以钓不到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不少,可他一脸淡定地坐在马扎上,望着平静的水面继续钓他的鱼。
他的稳坐钓鱼台激起了我们的愤怒,我们用更“恶毒”的语言去攻击他。他终于把钓竿放下了,回过头来,不屑一顾地看了我们这些人一眼,说:“跟你们这帮家伙出来钓鱼,太无趣。你们知道什么叫钓鱼吗?钓鱼钓鱼,重点在钓,而不在鱼,你们懂吗?”
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境界。这个境界从哪来的?可以肯定地说,是书本给他的。
读书就有这么一点好处:它能让生活中一件看上去非常平庸的事情变得不平庸,让一件非常灰暗的事情变得富有光亮,也能将一件令你感到非常尴尬的事情,在瞬间转化成一个很有境界的事情。
(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曹文轩教你写作文》一书)
“学习强国”学习电台 赵雪永朗读
原标题:每日一读|有境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