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孝德 弘扬美德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被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的“仁之实,事亲是也”等,都把孝视为仁义的根本,人伦之公理。

善事父母为孝

古人把“孝”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善事父母”至少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是养父母之身。早在《尚书·酒诰》中就提出“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意思是说,臣民之所以努力种植各种谷物,是为了侍奉他们的父兄。农功既毕,牵着牛车将谷物运到远处去贸易,也是为了奉养他们的父母。这里就提出了赡养父母的道德问题。《诗经》中有很多篇章,一再强调子女应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诗经·小雅》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因此,子女赡养父母,正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经》更是把赡养父母作为人的主要孝道,指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二是养父母之心。一般人认为赡养父母就是尽了孝道,针对这种看法,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说明,仅仅把“养”作为“孝”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人不敬重父母,就与犬马无别。《礼记·祭义》中也讲,“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侍奉父母,重要的是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真诚的尊敬之情,保证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使他们心情愉悦。所以孔子说:“色难。”侍奉父母时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食让父兄先吃,这样做就能称得上是孝了吗?可见,相对于赡养父母而言,尊敬父母是孝行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养父母之心除了尊敬父母之外,更要免除父母的担忧。

三是养父母之志。《孝经》中讲“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而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谓之扬名;使其亲为君子,谓之显亲。一个人要“养父母之志”,就必须尊崇道义,立身行道,言为世则,行为世法,用自己的德能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四是养父母之慧。子女要帮助父母提升智慧,如经常劝导父母,放下对身外之物的贪恋,能够身心健康地生活,确立积极的思维,保持乐观的心态。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也要做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如果父母所作所为有违道义,儿女就要委婉地劝谏,不能使父母陷于不义。如《论语·里仁》中讲:“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如果父母不能听从,还要更加恭敬而不能违逆,操劳而没有怨言。

夫孝,德之本也

《孝经》中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强调,孝德是培养其他一切德行的基础。《论语》中讲:孝子必须能够做到“父母惟其疾是忧”,即父母仅为儿女的疾病担忧,而不必为儿女的任何其他事情担忧,这也是养父母之心的重要方面。如果子女常常让父母担忧,那就对不起父母,就是不孝了。例如,一个人与兄弟不能和睦相处,夫妻关系处理不好,没有把儿女教育好,功课不好,不敬老师等,都会令父母担忧,都是不孝,所以孝子必然要落实“兄弟睦,孝在中”“夫义妇德”,重视家教家风,教育好儿女,并尊师重道。可见,通过以孝为本的修身,我们可以处理好家庭及个人交往中的各种伦理关系,做到“严私德”。

作为为官者,养父母之心还包括忠于职守、公正执法等公德方面的内容。因为为官者如果徇私枉法,就会令父母担忧其因违法乱纪而锒铛入狱。这就是“德有伤,贻亲羞”。如果为官者能念兹在兹,自然一言一行都会小心谨慎,时刻警醒自己清正廉明。《孝经》中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以孝悌修身的为官者必然能够由敬事自己的父母,推及于敬事天下的父母;不仅自身力行孝道,也教导天下百姓力行孝道,从而化民成俗,政通人和。

可见,传统孝亲、尊亲美德,一方面有利于维系人类的种族繁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有其客观物质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和睦亲情,维系人类家庭,是血缘亲情的自然表现,具有主观心理的根据。传统孝道中的孝亲、敬老美德,还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孝悌作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规律,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

《礼记》中记载:担任乐正之职的子春在下堂时,不小心伤了脚。几个月后,他的脚伤已痊愈,但脸上仍闷闷不乐。弟子们问其原因。子春说:“我听曾子说过,父母生我们时,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身体,我们要把身体完整地保养好,这才是孝子。所以,孝子每走一步路都不敢忘记父母;每说一句话也不敢忘记父母。每走一步路都不敢忘记父母,所以如果过河时有船可乘,就不会冒险涉水过河;如果有光明大道,就不走邪僻小路,这都是不敢以父母留下来的身体去做危险之事。如果人每说一句话都不敢忘记父母,就不会口出恶言,那么别人也不会恶语相向。这样既不辱没自己的身心,也不令父母蒙羞,才是真正的孝子。”试想,孝子每走一步路、每说一句话,都不敢忘记父母,那么他又怎么敢去贪污受贿、违法乱纪呢?

可见,“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不无道理。历史上不计其数的事例证明,严私德与守公德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为官者在私德方面能严于律己,真正做到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就必然能够移孝于忠,在公德方面作出相应的表率。

总之,传统孝德仍然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操守。在家庭中强调“孝”的美德,在全社会提倡养亲、尊亲、敬老的社会风气,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乃至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倡导孝德 弘扬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