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礼:原始创新 科技创新 国之重器先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十三五”期间,一批大科学装置相继建成运行,正在有力支撑中国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褚尔嘉:这里是FAST射电望远镜的总控室,相当于望远镜的大脑。FAST对宇宙中天体的跟踪以及对不同天区的扫描等指令都会从这里发出,而监测到来自宇宙中的不同的数据信息也首先会在这里汇集。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整体竣工,在过去的四年里,FAST每天保持着高效运转。科学家们利用它已经发现了224颗脉冲星。

FAST首席科学家 李菂:我们希望通过五到十年,对天空进行一个盲搜,它(FAST)应该能够发现上千颗新的脉冲星。它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中性氢巡天里头,深度最深,也是分辨率最好的一个。

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可以帮助科学家看到宇宙更深处,也可以探秘微观物质世界。在广东东莞,科学家们利用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台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为我国医疗装置国产化打下了基础。在已经完成的四轮运行中,散列中子源进行了220多项用户课题,产生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东莞分部主任 陈延伟: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使我国在强流质子加速器、靶站、中子散射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跨越式进展,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

大科学装置也正在助力我国的深海探索不断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国先后研制完成“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海翼”号滑翔机,“探索一号”“探索二号”“深海一号”潜水器母船等一批先进装备。在刚刚完成海试的“探索二号”船上,这套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尤其引人注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郑玮玮:载人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A形架和摆动悬架装置,通过抗纵摇和抗横摇的油缸装置,减小潜水器在布放回收过程中的摇摆,实现了一套系统适用于两种潜水器的回收布放。

中科院深海所科学技术处处长 向长生:“十三五”期间,我国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60次万米无人探测,这种强度在国际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使得我国能够从多角度解析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的专属性物理海洋和地球化学现象和成因机制,也使得我国深海科学研究进入万米时代。

久久为功,从0到1的突破,大科学装置重任在肩。“十三五”时期,我国先后建成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稳态强磁场、中国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了多项国际前沿的高能物理实验,上海光源已发展成为我国用户最多的大科学装置之一,运行线站累计为用户提供实验机时超过35万小时。郭守敬望远镜开创了大规模的光谱巡天,成为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实现了电子温度1亿度20秒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大科学装置正在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制高点。同时,我国正在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国之重器,必将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