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浙江先行一步

4月7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浙江省海宁市尖山新区管委会获悉,海宁尖山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工业园建设示范区”日前挂牌成立。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后,我国建立的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

构建绿色低碳能源新体系

“尖山新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发挥在新能源方面的优势,既要经济高质量发展,更要高质量实现碳达峰。”尖山新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夏孙祥说。

尖山新区以工业为主,几乎所有大型企业屋顶都铺满了光伏板。截至2020年年底,尖山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314.4兆瓦,其中光伏装机容量229.4兆瓦,风电装机容量50兆瓦,生物质装机容量35兆瓦,人均光伏装机容量9.7千瓦,超过浙江省人均40倍以上,主体地位日益凸显。

2021年2月25日,《指导意见》提出: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发挥好源网荷储一体化作用。

源网荷储是一种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可精准控制社会可中断的用电负荷和储能资源,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可解决清洁能源消纳过程中电网波动性等问题。

3月19日,海宁市出台《关于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海宁《意见》),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立健全一体化协调控制模式,提升能源数字化建设水平,加快形成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并且明确提出:开展尖山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响应《指导意见》的地方。

根据海宁《意见》的要求,尖山新区将持续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对新能源企业进行政策支持,同时进一步推广冷热电三联供、热电联产等高效的利用方式,大幅提升尖山新区光伏、风电等在新能源中的占比。

“尖山新区是我国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尖山新区成立示范区既是先行探索,更是示范引领。”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梁樑表示,示范区将构建绿色低碳能源新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选择尖山因其具有先发优势

“除了政策优势,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尖山新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具有先发优势。”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执行董事张海春介绍。

据统计,2020年,尖山新区本地新能源发电量5亿多千瓦时,占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30%,按照每月每户用电200度计算,这些电量足够20多万户家庭使用一年,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居民年用电量。而且都是清洁能源,折合年节约煤炭20多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万吨。

“在尖山新区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工业园’建设,具有基础和优势。”张海春介绍。

在本地电源侧,尖山新区共有企业光伏电站97座;在电网侧,近年来尖山新区电网飞速发展,网架结构不断优化,智能化水平迅速提高;在负荷侧,尖山新区以工业为主,150家规上企业总产值超400亿元;在储能方面,尖山新区也率先试点,拥有一座1兆瓦/2兆瓦时的大型储能站。

2017年6月国家能源局在尖山新区试点“浙江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源网荷储主动配电网等大量试点,创新性地在尖山新区初步实现了源网荷储一体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实现了新能源的100%消纳和高效利用。2019年,项目通过国家能源局验收并推广。

“不仅要用足用好新能源,更要丰富应用场景,发挥好新能源的价值和效应。这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具体实践。”张海春说,在此基础上,2020年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在尖山新区试点“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首域示范项目”。项目包含18个场景应用和12个专项项目,从理论体系、技术手段、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对新型电力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预计2021年7月1日前将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