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二期工程将搬至青海

近日,媒体报道称目前位于河北省兴隆县连营寨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二期工程将搬至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永恒12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出于获得更好观测效果的考虑。

“青海冷湖赛什腾山上夜空晴朗,视宁度优越,大气干扰小,光污染少,为此,我们计划将LAMOST二期工程搬至冷湖,旨在获得更好的观测效果,取得更多科学成果。”赵永恒说。

赵永恒介绍,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的英文简称,后冠名为“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由中国天文学家提出天文望远镜创新方案,并自主设计和研制的一架特殊的主动反射施密特望远镜。LAMOST是中国天文学家瞄准国际天文学前沿,创新性地提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提出开展一次同时观测数千个天体的多目标光纤光谱观测,开拓了国际天文领域大规模光谱巡天的先河。

目前,LAMOST安放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该站地处燕山主峰南麓,位于河北省兴隆县连营寨(东经7小时50分,北纬40度23分),海拔960米。

赵永恒说,经过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团队前期的多次调研勘察,认为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空气洁净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对天文观测研究具有独特优势,具备世界级优良天文台址的发展前景,是中国天文学的核心战略资源。为此计划将LAMOST二期工程搬至冷湖。

“多年来,LAMOST在世界上首创分区并行可控的光纤定位技术,使4000根光纤能快速高精度地对准天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多目标光纤光谱仪集群,发展了海量天文光谱数据处理方法。还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赵永恒说,LAMOST的成功建设和运行是中国天文望远镜研制的里程碑,不仅将中国望远镜研制技术发展到国际水平,还大大推动了中国在光学仪器、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科学领域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力量、人才队伍和运行管理经验。

赵永恒表示,LAMOST二期工程共分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将升级光纤和单元,光谱仪也将从16台扩展至30台,第二阶段望远镜口径将从4.9米提升到8.4米,光谱仪将继续扩展至60台,巡天规模将实现从千万条光谱提升至上亿条光谱。(记者孙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