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再忆华罗庚、礼赞科学家精神——我们应培养怎样的数学大师?

今年,是华罗庚逝世35周年、诞辰110周年。近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数学会、中国运筹学会联合举办线上“华罗庚先生纪念活动”,共同缅怀一代数学大师的人生情怀与科学精神。

35年前的6月12日下午4时,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日本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作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时,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于当晚10时09分逝世,享年75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说,华罗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是我国解析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等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他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顶尖水平的研究成果,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他培养了一大批杰出数学家,比如陈景润、陆启铿等。

在袁亚湘看来,华罗庚在很多方面都是后辈们的榜样。他工作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他自小家境不好,但勤奋读书、自学成才,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他热爱祖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且在回国途中写下了致留美学生公开信,鼓励他们回国,是广大留学生学习的榜样;他坚持信仰,不畏曲折,更是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的榜样。

“华先生是一面旗帜,华罗庚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数学工作者攀登科学高峰,为将中国早日建成数学强国而努力奋斗。”袁亚湘说。

时代呼唤大师,我们应培养怎样的数学大师?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南华看来,华罗庚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师,“他一直在我们心中闪耀着指路的光芒,且这种光芒是永恒的”。

“今天,我们应做怎样的科学研究?我们的追求到底是什么?”席南华的发问引人深思。

席南华说,华罗庚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创造自主的数学研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华罗庚认为,要做独立自主、创新的数学,开辟新领域,吸纳别人的优点,做一名创新者而非跟随者。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前常务副院长、中国运筹学会前理事长章祥荪回忆了华罗庚的治学教育往事与他的数学思想,“华先生倡导学习是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

在分享交流中,与会成员谈及华罗庚非常重视数学教育。他开设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该班培养出了王元、潘承洞、陈景润等大数学家。他倡导中学生数学竞赛,编写了数学科普小册子。当西方世界还不了解中国数学发展状况时,华罗庚全力向世界宣传中国数学界所取得的成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华罗庚非常反对假大空。中国运筹学会前秘书长方伟武至今还记得华罗庚对“空话、大话、奉迎话”的评论。“华先生觉得作为一名科学家,特别是有名的科学家,如果你说假话、大话、恭维话,就是对科学有罪。”

活动期间还播放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执行副院长郭田德采访华罗庚之子华光的视频资料《我所知道的父亲——华罗庚》,讲述华罗庚从家乡求学到清华大学学习任教、访英、访美、访苏以及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和生活。

先生已逝三十余载,但他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正如纪念会主持人、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胡旭东在总结时所说,纪念华罗庚的最好方式是传承他的治学理念,学习他的研究之道,继承他的精神财富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