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第六研究室党支部的孙晴。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文章是施一公先生的《年轻一代的责任:让中国重回世界科技制高点》一文,本文整理自施一公教授在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交流会上的答问和获奖短片。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未来科学大奖是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发起,旨在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让科学家成为偶像,成为公众学习的榜样。2017年,施一公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他提出:科学大奖的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尤其是推动年轻一代崇尚科学的精神,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责任引领中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的制高点。
正文:
感谢这个大时代,感谢这个激动人心的新时代。我在河南出生,在驻马店长大。从小追求简单,一步步走来,有今天不容易,赶上大时代也很幸运。
我经历了1977年恢复高考,经历了改革开放,开始有了开放的心态。在这个时代,国家和老百姓积极向上,从小学到大学,社会充满了正能量,我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
“一公”两个字,是我父亲起的,寓意是“一心为公”。当然,每个人在世界上,都会力图实现个人价值。但是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我相信也都会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两者我认为是完全统一的。
我在很小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总是会看到我父亲在门口的地上给我的表哥、表姐在推演我看不懂的公式,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π、XYZ……当时还没有学到这些东西,它们在我心里感觉非常酷,感觉世界原来如此神奇,科学很酷。做科学,做基础研究,可以改变世界,这个印象是我父亲带给我的。我最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跟我父亲有非常大的关系。它是基础研究的领域,重大的特点就是,在刚刚出现成果的时候,和应用似乎有比较远的距离,但是从根本上讲,它会指导未来的发展和应用。
我有机会接受好的中学教育,直到1985年进入清华大学,成为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接着能有机会出国,最后回国,这一历程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约500万人出国留学,300万人回国,中国的巨变也正是在这个大时代发生的。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听的故事、看的书多数都跟科学有关,我们崇拜的是陈景润、杨乐、张广厚和“两弹一星”科学家。我们的梦想都是长大做科学家、工程师。当时不这样想的,反而成了“异类”。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们常常背诵叶剑英元帅的这首诗,这首诗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激励着我。如果能够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科学大奖的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尤其是推动年轻一代崇尚科学的精神。在过去两三百年间,中国的科学没有领先过,一直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在我国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责任感——引领中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的制高点。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跟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这才是未来科学大奖希望带给社会、带给未来的激励。
(朗诵文摘编自《年轻一代的责任:让中国重回世界科技制高点》,原文作者:施一公,朗诵人: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