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科学经典 弘扬科学精神——平凡的老人 睿智的大家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大家好,我们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职工党支部。我是贺超英,我是孙斌。

我们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文章的题目是“平凡的老人 睿智的大家——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传略”,作者胡宗刚,该文章发表在《生命世界》2006年09期,讲述了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的求学和科研经历,以及在植物分类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王文采,1926年6月生,山东掖县人。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下面,我们节选文章的部分片段,与您分享。

平凡的老人 睿智的大家

——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传略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许多丧夫的母亲表现得特别伟大。她们含辛茹苦,守寡抚育自己的孩子,尽可能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盼望孩子学业有成,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而这样的孩子往往也聪明好学,懂事总早于同龄孩子,有些还智力超群,博得神童之誉。王文采也是如此,他说,在山东济南第十三小学读初小时,“了解到母亲维持家庭生计的艰难和对我的期望,知道用功读书”。

1945年,19岁的王文采步入北京师范大学。在大学学完普通生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之后,进入三年级,王文采开始对植物分类学发生兴趣,引导者是植物学家林镕先生。

经过四年的努力,1949年8月王文采大学毕业,考得第一,被留校任助教。此时担任植物分类学的教授是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

不久,在胡先骕的推荐下,王文采调到植物所工作,从而走上真正的学术研究之路。当时在中国尚未有专人研究紫草科,胡先骕嘱王文采研究紫草科。王文采还从事茜草科研究,此类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在温带只有三个属,但是很复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侯宽绍先生就是研究此科,可惜逝世的较早。王文采承担此二项任务之后,才真正开始迈上分类学的道路。

纷繁的植物种类,大多生长于崇山峻岭之中,常人的足迹难以到达。故野外考察,采集植物标本是获得分类学研究材料的主要途径,而探明中国植物资源,是中国植物分类学家坚持不懈的工作。王文采在大学时代就已品尝到野外工作的乐趣,进入植物所后,为编写《河北植物志》,就在河北境内的一些山区采集。1953年,王文采参加植物所的广西调查队,前往广西西南部山地考察半年,主要是橡胶宜林和奎宁引种。第一次看到热带森林及我国南部丰富复杂的植物区系,王文采大开眼界,兴奋不已。

植物所提出普查全国野生植物,寻找有用的植物。王文采被派到云南。在西双版纳工作时王文采患上恶性疟疾,人无血色,陷入昏迷,被紧急送到昆明。在昆明的医院里,怎么治疗也不见起色,吃药都不管用。吴征镒遂召集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年轻人为王文采献血,救治了王文采的性命。直到翌年一月,王文采才慢慢下地,重新练习走路。到三月份回北京时,人依然虚弱。

以上所举,仅是王文采研究生涯中,考察行程中的几次。从中我们可悉,野外工作如同探险,是要冒生命危险的,若没有热爱自然之热情,没有探索科学之精神,是难以承受这些生死考验的。

1959年初王文采自云南患病回到北京,待其痊愈开始工作时,又遇以十年时间完成编纂《中国植物志》的新任务。由于此前参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研究了毛茛科,此时王文采也参与《中国植物志》毛茛科的编写。不久傅书遐从武汉来北京,协助秦仁昌编纂《中国植物志》第二卷蕨类植物,王文采也协助其事。之后,又派为协助郑万钧从事裸子植物。

20世纪90年代初,王文采出国访学看到国外著名的研究机构所藏世界各地植物志,多是皇皇巨著,陈列在精制的书柜里,而植物资源丰富的中国,植物志却只有寥寥几册,见到如此情形,难免让人汗颜。近年王文采旧地重游,目睹《中国植物志》也显赫其中,毫不愧色,老人的心为之欣然。

1965年初,植物所分类研究室为了解决全国植物鉴定问题,决定编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一书,并抽调10位研究人员投入此项工作,由王文采负责。全书共8册,1000余万字,自1972年开始出版第一卷,至1983年才出版完毕。《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记载了我国高等植物中常见的、有经济价值的和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绝大多数种类,近110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一半),其中9082种配有黑白线条图。每种植物都有简要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和经济用途,并指出了与近缘种的区别。王文采作为第一主持人亦于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为中国科学的最高奖项,可谓是实至名归。

退休之后,王文采学术成就仍然不断,这只是随着过去的余势,按兴趣延续而已,不是刻意求之的结果。就是这种淡泊,更使他得到广泛尊敬。

对于中国植物系统学研究将如何发展,王文采先生以其多年的研究所得及晚年所形成的世界眼光,为学科指引了方向。不仅如此,王文采先生还为后学做人与治学作出忠告,他说:“贤者有言,一个人到处分心,就一处也得不到美满的结果;这样的人若遇事不顺意,岂足为怪?就好比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当目标越接近,困难也就越增加,要把每一步骤看作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从容地不断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老人的谆谆教诲,其实是其一生的总结,后学应奉为圭臬。

以上就是该篇文章的节选部分,诵读至此,我们也都对王先生的经历与杰出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直至今日,当我们见到90多岁高龄的王先生每周还坚持有1至2天来植物所辛勤工作的身影时,敬佩之情随即涌上心头,先生辛勤耕耘,著述丰厚,却又为人低调,默默付出,是离我们最近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的科学家榜样。

(朗诵文摘编自《平凡的老人 睿智的大家——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传略》,原文作者:胡宗刚,朗诵人:贺超英 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