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泥塑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剑川县、鹤庆县、云龙县。云龙县的白族泥塑历史悠久、工艺独特。2011年11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泥塑俗称“彩塑”,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云龙白族泥塑在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白族的宗教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
云龙白族泥塑起源的历史已难以稽考。但从诺邓、宝丰、天井等地古寺庙、古建筑中所遗存的材料中,就可以看出:最迟在明代云龙白族的泥塑艺术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诺邓村的玉皇阁周边的文庙、武庙、龙王庙、本主庙、观音寺、万寿宫、古岭寺等,里面都有泥塑佛像,现在诺邓好多村民家中都还保留着大量清代泥塑佛像。
诺邓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白族泥塑家,到了近代有名的泥塑家黄遐昌先生,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遐昌博物馆”诺邓黄遐昌家庭生态博物馆还陈列着他的许多作品。
云龙白族泥塑表现的题材多与宗教有关,如佛像、本主像等。由于历史的原因,云龙白族泥塑受到冲击很大,只有一些依靠家族传承的艺人,因为靠着这一门技艺养家糊口,才使得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如今,在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公布命名了一批代表性传承人,对项目进行了抢救记录,建立了档案,使这一濒危的技艺得到有效保护传承。
云龙县长新乡大达村民间艺人张进肥,他自己现在是云龙、兰坪、剑川一带有名的泥塑家,诺邓古村中前期恢复的本主庙、香山寺、王母寺等庙宇中的三崇、本主、子孙娘娘、判官、财神、观音三姐妹、吕祖、王母等都是他的作品。和他一样的还有像诺邓村中的杨德钦,20世纪80年代就塑了垭口的释迦佛;天井的谢道明在和平村重建保禄阁时,独立完成了保禄阁山神和土地的泥塑工作。
云龙白族泥塑技艺是一种传统的泥塑制作方法,它的制作程序大体是:先根据题材的大小、动作、形态搭好木制骨架,再在骨架上捆上稻草,用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压紧、糊牢;等这些粗泥七分干,再糊细泥,然后把人物神态刻画出来;到泥塑全部干透产生大小裂缝,再加修补;泥巴干透后把表面打磨光洁糊上绵纸、压平、再涂一层白粉;最后根据人物形象上色、彩绘。
云龙白族泥塑选材用料比较讲究,泥土要用大山里无污染的蚂蚁包胶泥;塑佛的土中加的是土制绵纸和丝麻;做骨架的木材只能选用香樟木、扁柏或秋木,表现出人民对神灵的崇拜。
原标题:云南云龙白族泥塑: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