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寿县:寻香走过豆腐村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大泉村口树着一座坊,上书:中国豆腐村。村口公路的另一边是淮南王刘安的墓地。传说两千多年前,刘安痴心炼制仙丹,求长生不老,创造了豆腐这一副产品。其色也白,其味也美,传之久长。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所述为证:“豆腐,始于淮南王刘安。”

大泉村里的人因袭了传统的做法,让豆腐的品质从来没有改变过,为美食家称道。豆腐村里的人也因袭了传统的经营方式,肩担车载,沿街叫卖,做豆腐仅比种庄稼的收入要好一些。

今年雨水特别旺,八公山上的溪水就没有断过流,水流到大泉村里清亮亮地汇成一潭,村民们在那里清洗生活用具。而用于磨制豆腐的水却要取自旁边的一口井泉,泉水边有一块碑,上面写着:大泉。到了下午,来打水的人就多了起来,他们喝大泉里的水,也用它做豆腐。

村民老黄有一个三口之家,一家生活的门路全都在豆腐上。黄忠培从14岁就开始学做豆腐,他头脑活络,人又勤快,做的豆腐胜人一筹,为村里人称道。前些年,他也曾到上海试着打工,却没有在家做豆腐收入好,就打道回府了,安心守着妻小过平常日子。中午12点从淮南卖豆腐回家,他稍事休息,就要忙着打水做第二天销售的豆腐了。磨坊和厨房在一起,里面有一台磨浆机,村里没有人家再用石磨做豆腐了。土灶上是一口大铁锅。一口大缸里泡着黄豆。夫妻二人协作配合,磨浆,加热,点膏,得心应手。直到把细嫩的豆腐倒进四个圆形的竹筛里,阵阵清香就会弥漫在农家小院的空气中。老黄家有一辆机动三轮车,用于卖豆腐,早上七点钟出发到淮南平山头菜市场零售,另外也给一些饭店送货,到中午前后可以赶回家。老黄说,村里卖豆腐的人家跟上班族一样,也有星期天。老黄家还养了十几头猪,用豆腐渣养猪,形成了一个小产业链,增收不少。

豆腐村里的“陆氏三姐妹”最是有名气。媒体记者、游客们到豆腐的发源地来采访观光,常常光顾陆家,观看拍摄豆腐的制作过程。善良好客的老陆总是热情地接待,让大家感到豆腐故乡的人们心地纯净,一如那如脂如玉的豆腐。

村里的人都知道,这豆腐是走向世界的食品了,而八公山大泉村的豆腐又是豆腐中的上品。只是这上品的豆腐,还偏居一隅,因为生产和储运的缘故不能让更多的人得以品尝。安徽寿县八公山大泉豆腐走出小山村,走上工业化生产的路子还很漫长,但这其中蕴藏的商机,还有待发现。



原标题:安徽寿县:寻香走过豆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