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罗城:盛世丰年舞草龙

富有节奏而铿锵的鼓声响起,在草龙珠的引领下,草龙进退有序地活跃起来,时而龙头探天、时而贴地俯冲、时而双龙争霸、时而云飘山间……很快,锣鼓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舞草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线。

一直以来,舞草龙是罗城仫佬族人民传统的民间文体活动,分布在东门镇、四把镇、小长安镇、天河镇等乡镇及周边县(市、区)的仫佬族同胞聚居地。

罗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低纬度地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是典型的稻作文化区。千百年来,仫佬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心灵手巧,善于就地取材,利用稻草进行编织。

舞草龙因何而生?

仫佬族有民族语言,但没有民族文字,舞草龙渊源难以考证。据说在明代,舞草龙即在罗城小长安镇地州屯兴起,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

因它是民间活动,在岁月变迁中,通过口口相传衍生出不同版本,增加了考究的难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罗城县辖区内及周边,舞草龙所显示出来的文化内涵,与仫佬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要真正了解仫佬族舞草龙,不得不提到一位老人——非遗项目仫佬族舞草龙传承人覃振丰。

在覃振丰印象中,村民所舞的龙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如果没有遇到好年景,村里人不会举行舞草龙活动。因此,村里也有了丰年舞草龙庆祝丰收之说。

仫佬族舞草龙,需要按节奏敲锣打鼓进行配合。打鼓节奏分为快、中快和特快,但无论哪种节奏都要契合舞草龙人的脚步。

舞草龙包括游龙、翻龙、串龙、盘龙等精彩动作。送草龙是舞草龙的最后一个环节,“舞过的龙要烧掉,等于送龙入海。”按照习俗,草龙用完就必须烧掉,导致民间极少保存有草龙,加上传承人年岁已高,技艺失传。2010年,经过层层报送和评选,仫佬族舞草龙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覃振丰也被确定为项目传承人。

原标题:广西河池罗城:盛世丰年舞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