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的雄心描绘出未来之城的新景。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对外发布:白洋淀淀区及上游水质全部达到三类标准。“这标志着白洋淀已经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并重,进而向生态修复为主的新阶段转变。”雄安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程钢兴奋地说。
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在20世纪80年代曾遭受严重污染,水质变差,2000年以后还多次发生大规模死鱼事件。“这背后是白洋淀污水和缺水两方面纠缠而成的死结。”环保专家曾忧心忡忡地分析。
转机出现在2017年。当年,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习近平总书记在白洋淀考察时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从设立开始,河北雄安新区就志在建设一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为了尽快恢复白洋淀这个华北平原最大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河北坚持系统治理,推进全流域治理和保护,4年来共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重点项目239个,流域938公里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散乱污”企业全部取缔、动态清零,非法排污口全部取缔封堵,推动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你们看,这水多清亮,跟自来水一样!”日前,记者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圈头乡桥东村采访时,义务环保监督员夏国胜从淀里舀起一瓢水给我们看。桥东村位于白洋淀中心,四面环水,是白洋淀39个“纯水村”之一。在白洋淀的治理中,雄安新区对所有淀中村、淀边村开展“一村一策”专项整治,确保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我们早就改变了把污水排在淀里的做法,很多人还当上了环保监督员。过去我们是污染的制造者,现在成了环境保护员!”夏国胜笑着说。
白洋淀流域全面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淀区全域实施退耕还淀还湿,芦苇平衡收割开创历史先例,白洋淀独特的“荷塘苇海、鸟类天堂”风采得以再现。
从2017年的劣五类,到2018年的五类、2019年的四类、2020年的局部三类,再到如今的淀区及上游水质全部三类,仅用4年多时间,白洋淀就提前完成了河北省定治理目标,首次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成为生态修复的又一个“中国案例”。(记者李铁兵 郭庆敏 乔娅 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