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疫情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半天当成一天用”,是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常态。

当下,对代表着国内基础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数百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来说,“争分夺秒,快马加鞭”准确地概括出了他们的工作状态。“第一时间”复产,“夜以继日”攻关,誓要“把丢掉的时间抢回来”。

不缺位、做到位、有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屡出新成果

疫情之下的蛰伏,沉心静气,积聚力量,只为暗香绽放。

“使用改性天然高分子和无机抗菌材料复合的超薄海绵作为防护夹层,解决了医护长期戴口罩而产生的疼痛、压红等问题。”这是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小英教授团队的新突破。

疫情期间,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宋凤麒教授团队在拓扑量子器件和单团簇器件制备与测量上取得突破,让他们看到了未来制备单原子存储器的希望。

科技日报记者近日从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到,这里微型生物生态学团队已启动新冠病毒在水环境中的生态学研究、多样性监测与传播属性研究,为规范医疗污水应急处理、群众生活用水防护和水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好消息纷至沓来,振奋人心。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检测试剂盒和诊断传感器研发、分子诊断设计、抗病毒药物筛选等方面开展应急攻关。而“不缺位、做到位、有作为”9个字,正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屡屡取得突破的关键。

生活暂停、科研不停,国家任务永远放在第一位

组培苗不能正常继代、实验处理中断、取样延迟……上万株科研用苗让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寝食难安。放下电脑、拿起水管,放下论文、拿起铲刀……刘关君、程玉祥等资深专家以及陈肃、李伟等年轻教师无怨付出,全天守护。

“宁让人等样品,不让样品等人。”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技术中心副主任刘静的日程上,没有周末,“这一批200多块微体化石有孢粉、有孔虫、放射虫和介形虫等,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我们想办法把它们从岩石中处理出来。”

生活按下“暂停键”,但科研不能按“暂停键”,自我加压、自觉加班成为科研人的选择。

以1176米的跨径超越沪通长江大桥成为公铁两用斜拉桥的“世界第一跨”,常泰长江大桥却给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泥基材料裂缝控制研究所副所长徐文和同事们出了个大难题:江底地质条件复杂,主墩位于64米深的水下,建设国内外体量尺寸最大的钢沉井,首次采用台阶式沉井……解决前所未有的难题,必须有创造性的方案和豁出去的干劲,而徐文和同事们做到了。

把丢掉的时间抢回来,科研计划要如期完成

疫情防控期,病毒吞噬了宝贵的时间;复工复产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进入“抢攻”状态。

在被誉为“水下机器人”摇篮的上海交大水下工程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争分夺秒——可下探11000米的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将于今年完成海上试验并投入应用;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奔波在天津、江苏两地,他们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将迎来决胜之年。

已复工的实验室加班加点,抢时间赶进度;未复工的实验室,科研也已在推进……所有努力,目标只有一个:科研计划要如期完成。

今年实验室将有什么重点发展方向?对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映伟来说,答案早已想好:

瞄准造纸行业的水污染,陈克复院士团队的关键技术让“排污大户”摘掉了帽子,正计划将生物技术引入造纸过程;此外,深耕高性能纤维素材料和纸基功能材料,并拓展到人防工程、电池以及高铁、飞机等国家需求重点领域……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者们早已厉兵秣马,撸起了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短评)关键时候顶上去,这支队伍好样的!

又一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是一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

在全民抗疫,亟需精神鼓励的时刻,他们取得了一个个突破,拿出了一项项成果;在全民居家,生活暂停的时刻,他们科研不息,奋斗不止,将“国家任务放在第一位”视为圭臬;当复工复产摆到台前时,他们厉兵秣马,快马加鞭,要抢回失去的时间,要推着科研计划如期完成。

非常时期,角色需要取舍。平日里,他们是父母,是儿女,但此时此刻,他们更将自己视为战士,“关键时候顶上去”成为他们的使命和担当。

战胜大灾大疫需要遵循正确的战略和掌握有力的武器,科学是战略,技术是武器。党中央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五大主攻方向,夜以继日地研发攻关。

在此过程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可以说,科学家们的努力,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注入了满满的底气和信心。

走近这群科学家,他们在科研攻关中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坚韧刚强,淳朴谦逊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解决困难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强项。”一句句“硬话”更透露出这支队伍的精神“硬核”。这种精神,是拿出有重量、有影响成果的前提。

降服病毒,还需科学家们通过攻关拿出更多“硬核”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需要科学家们拿出更多“国之重技”,而他们已经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