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成功分离高效抗新冠病毒抗体

利用高精尖的抗体分析技术、抗体分离技术和抗体评估技术,从康复者血液B淋巴细胞中,成功分离出200多株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这些抗体是康复者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产生的天然武器,能特异识别病毒表面蛋白的关键靶位,以阻止病毒有效进入人体细胞……3月27日,清华大学发布,该校医学院张林琦教授研究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教授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对新冠病毒感染和康复期病人体内保护性抗体反应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目前,该成果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发表。

抗体的数量构成血浆总蛋白量的20%左右,并随着血液的流动在全身持续不断地巡视外来入侵的病毒,对其实施强大的抑制和清除作用。

B淋巴细胞是体内产生和分泌抗体的细胞,在抗击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人体接种疫苗后所诱导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大多数得益于B细胞所分泌出来的针对病原体的抗体,特别是具有中和能力的抗体。在体内,形成这些高效的B淋巴细胞,需要经过极其复杂的发生、发展、成熟和记忆形成的过程,如何理解和利用这个过程,最大限度发挥人体免疫功能是感染和免疫学科的重点和难点。

在过去的几年里,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研究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多个困扰人民健康的病毒性疾病,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学者们发现,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相互协调对保护机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B淋巴细胞研究方面,利用领域内最先进的理念和知识,开发和优化的多个抗体研究平台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微量的血液中,筛选、分离和获得大量高效抗病毒抗体和编码基因,为此次抗新冠病毒抗体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冠肺炎暴发的早期,两个团队充分利用双方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优势,进行科研攻关。

团队在分离的高效抗新冠病毒抗体中发现,一些抗体展示了高效的中和能力,使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大幅度降低或根本丧失。

目前,他们正在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新泉教授合作,针对这些抗体开展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筛选最优秀的抗体,全力推动大规模生产、临床前动物研究和后续的临床应用开发,为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提供强有力的医学干预手段。

清华大学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研究经费和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两个科研团队正全力推进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尽快实施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保护性评估,并开展人体临床试验,推向临床应用。(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鞠斌博士和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张绮博士,通讯作者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张政教授和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张林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