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活疫苗背后的湖北科学战“疫”担当

近日传来好消息,经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加速,背后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从疫苗研发立项、新型冠状病毒基因测序、毒株分离到快速检测、药物研究,再到全球首批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湖北科技系统闻令而动,统筹资源应急攻关。率先立项、特事特办,全程跟踪服务,科研需求办结不过夜,湖北科学体系厚积薄发。

科技当先定方向

疫情发生之初,湖北即将疫苗研发作为决胜战“疫”的重要方向之一。

1月2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1月5日,率先分离出合适的病毒毒株;1月9日,毒株资源按标准完成国家病毒资源库入库,可依法依规提供给有关机构,为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疫苗开发、生物医药筛选等提供重要资源支撑。

1月11日,该所作为国家卫健委指定机构之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发布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实现全球共享。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与2003年应对SARS不同,面对新冠病毒,科技力量已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进攻、提前出击。

“通过对一些保守的非结构蛋白分析,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说,在病毒溯源研究方面,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和华中农业大学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随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很快完成性能验证,投入抗疫第一线。

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成功分离后,湖北科技系统迅速反应,统筹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组建团队开展灭活疫苗研发。

4月2日,新冠肺炎部省协同攻关项目、检验检测与临床救治及疫苗研发成果转化对接交流会在汉召开。

科研攻关聚合力

1月21日,湖北省科技厅以定向委托方式紧急启动“2019新冠肺炎应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2020FCA003),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组织省内优势科技力量,重点开展疫苗研发相关研究。

1月23日,湖北新冠肺炎应急科研攻关专家组第一次齐聚,来自武汉病毒所、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中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单位的13位专家,拧成一股绳,合力打好科技抗疫攻关战。

高校、院所、医院同心战“疫”,势如破竹。此后,该团队依托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成功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生产毒株的纯化,攻克病毒培养技术难题,建立病毒大规模培养、灭活、浓缩、纯化等生产工艺,筛选出灭活疫苗制剂配方,制备出多批次申报注册和临床试验的候选疫苗,圆满完成候选疫苗疫原性分析、安全性和保护性研究。

4月12日,经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取得临床研究批件,拿到全球首批灭活疫苗批件,湖北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于当晚开展全球首批人体临床试验。

科学体系强自信

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全球共有数十个候选新冠病毒疫苗正在研发。

“科研人员分秒必争,科技系统肯担当、勇担当、能担当,是抢先一步的关键。”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将继续跟踪科研进程,为疫苗产业化做好服务。

湖北新冠肺炎应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启动3天后,首批300万元专项经费拨付到位。随后的科研攻关中,遇到任何困难,湖北省科技厅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特事特办、全程服务。不到一个月时间,为科研团队紧急协调办结13项具体事务,对所有需求当天受理、当天办结,为研究工作保驾护航。

猴子病毒感染模型工作,是评价灭活疫苗不可缺少的环节。2月20日晚,湖北科研攻关专班收到科研团队关于开通猴子运输绿色通道报告,当晚紧急致函省指挥部,湖北省相关负责人立即批示加紧办理,实验用猴子运输绿色通道及时开通。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经过十多年积累,已成为我国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综合性技术平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具备大规模灭活疫苗生产能力。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科研水平的“硬实力”彰显出湖北科学体系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