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西老爷庙

榆林西老爷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西老爷庙位于榆林市镇北台遗址西,西老爷庙建于明代。南北72米,东西38.3米,占地2756平方米。原设一大院,中为关公殿,北侧有过厅宫殿,东西南三侧有配殿。关公殿为歇山单檐砖木结构,阔21.9米,深18.4米,高11米,殿前卷棚高6.5米,顶覆琉璃瓦兽,内有彩绘壁画。原庙内建有琉璃九龙壁,“文革”中被毁。

明清时期,陕北榆林民间信仰的类型主要包括地形地象信仰、动植物信仰、行业保护神信仰、神化名人信仰等。其中关帝信仰就是神化名人信仰的一种。尽管与其他地方的关帝信仰有相似之处,但又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明朝对于关羽的信仰和崇拜可以说是承前启后,明朝之前关羽为王,明朝后期为帝。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南京敕建关庙。建文三年(1401),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上承“天意”,并宣称是关公“显灵”,护佑他攻克南京并夺取皇位。既然皇帝金口玉言称关羽为神,王公贵族、黎民百姓自然更是敬畏有加。正德四年(1509),明王朝宣告天下所有的关庙改称为“忠武庙”,万历十年(1582)更是封关羽为“协天大帝”,随后,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晋封关羽为帝,“忠武庙”改为“英烈庙”。万历四十二年(1614),再一次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崇祯三年(1630)关羽的称号再被追封“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及至顺治九年(1652)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加之雍正、乾隆、嘉庆等皇帝的推波助澜,关帝信仰在官方达到了极致。

正是由于官方的推崇,加之关羽的“忠义仁勇”等品质,所以关羽演变为佛教的“护法伽蓝”、道教中的“关帝圣君”、儒家中与“文圣”孔子比肩的“武圣”、民间信仰中的“人神”。循着关羽称号的演变轨迹,在榆林(以城区为例),供奉关羽的庙号也随之不断演变,从三义庙、关王庙、忠武庙到关帝庙一应俱全。

明朝与蒙古瓦剌持久对峙,从明初至明中叶,先后沿长城设置著名的“九边重镇”,其中延绥镇治所原在绥德县,后迁至现榆林市市区所在地。洪武九年(1376),榆林庄(即现在榆林市区旧城一带)驻兵置戍,关帝信仰随着边兵进驻逐渐兴盛起来。成化九年(1473)延绥镇治所从绥德迁至先榆林城区,弘治五年(1492),榆林城扩建,建三义庙和关王庙各一座。其中三义庙在准提寺北,建于弘治五年;关王庙在马王庙坡,建庙年代略晚于三义庙。正德十五年(1515)榆林城再次扩建,城西修建忠武庙,万历二十五年(1597)在榆林东山驼峰重修关帝庙。该庙现依然存在,是榆林城区唯一的明代古道观建筑群,当年它东依城墙,从榆溪河遥望,四寺簇拥,为榆林八景“驼峰拥翠”的核心景观。

明清时期榆林敬奉关羽的庙号发生变化,与此同时,这种信仰所需空间亦在进一步扩大。其一是表现在庙宇的规模上,如建于明成化十年的怀远(横山)武庙,清代《怀远县志》记述其规模为“正殿三楹,后殿三楹,拜殿三楹,乐楼一楹,中门一楹,钟鼓楼各一座”。其二是关帝庙在榆林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不断扩大。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镇北台遗址西

乘车线路:榆林市内可乘3、11路公交车在镇北台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