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遗产因“活”起来而“火”起来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正式启动国家水利遗产认定工作。自2021年起,每两年在全国范围开展一次国家水利遗产认定工作。2021年拟认定15个左右首批国家水利遗产,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认定30个以上国家水利遗产,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利遗产保护和认定管理体系。

国家水利遗产是指具有重大国际国内影响力,或具有显著除害兴利功能价值,或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重大影响或突出社会贡献,以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水文化系统遗存。如四川的都江堰,是世界上目前仅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古代水利工程,2018年被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国家水利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具有重要地位。这些遗产以优秀的兴水利、除水害智慧,为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认定一批治水特色鲜明、历史价值高、社会影响力大、基础较好的国家水利遗产,是做好相关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的前提,有助于促进保护好、传承好与利用好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水利遗产。

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自信以及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地不断完善遗产保护体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让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开展国家水利遗产认定有助于弘扬水利文化、水利精神。水利遗产蕴含着劳动智慧、科学技术、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价值,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参观过都江堰的人,无不为其磅礴的气势、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河南林县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靠一锤一铲、两只手修建红旗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开展国家水利遗产认定,无疑能进一步弘扬水利文化、水利精神,还可通过水利遗产开展水情教育,增强人们的爱水节水意识。

总之,大众旅游时代,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日益显现,遗产旅游持续升温,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国家水利遗产认定,让水利遗产成为旅游景点,能有效弘扬水利文化、水利精神。期待有更多著名水利工程充分释放旅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