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1:“融合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现代化快速发展,科技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资源与生态环境等瓶颈制约日益凸显。同时,由于我国快速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巨大影响,以中美经贸摩擦为标志,我国众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以回应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维护国家长远战略利益,是我国科技界面对的共同挑战。
“融合科学”(convergence science)作为一种基于多学科交叉来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新型科研范式,为我国解决上述突出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种新范式缘起于20世纪中叶以来兴起的各类学科交叉研究和使命导向的研究。由于人类面临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癌症高发等诸多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的重大挑战,而现有以学科分割为基本架构的科学研究无法有效解决这些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科学”首先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兴起,并逐渐在能源、环境、信息、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热词2:“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我国农业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当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寄予更多的期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我国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载体,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培育的贡献有目共睹。
2018年,《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揭开了我国农业高新区发展的新篇章,进入了系统谋划的新阶段。
发展农业高技术的出发点,是惠及亿万农民,让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农业高新区的主要任务;农业高新区要围绕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点、优势特色产业去谋划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
热词3:“智库战‘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种种挑战,科技界也不例外。中国科学院党组认真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时任中国科学院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任领导小组组长。迅速组织科研力量,开展疫情科技攻关工作,同时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围绕疾病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科学攻关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建言献策。
增强科技应急能力,要发挥好科技智库的咨询功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既需要有解决问题的科技手段,也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分析研究能力,对复杂局势综合性研判:事前争取及早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制定应对预案;事中及时提供全面的数据、观点和方案,推动具体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事后深入复盘和思考,针对完善治理体系提出有操作性的建议。科技智库要系统、客观地向公众剖析关切问题,积极疏导社会情绪。不仅是辅助决策的智库,也是公众的“数据库”。
热词4:“冰冻圈科学”
冰冻圈是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其变化对大气、水资源和水循环、生态系统、陆地和海洋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地球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变暖,冰冻圈正在变得愈发脆弱,这不仅影响自然系统,也将对全球的人文、经济、社会甚至是世界地缘战略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从冰冻圈形成和变化机理与过程,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到冰冻圈变化的影响和适应,以及区域和全球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等的集成,发展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冰冻圈科学。
如何应对地球面临的集自然与社会问题于一体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如何得到体现,这些都是冰冻圈科学的研究课题。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深度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认识自然规律,服务人类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国际前瞻性。
热词5:“世界科技强国”
当前,我国已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并正在向科技强国迈进。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全球迎来了以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大数据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技术将贯穿包括社会治理、投资贸易、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勇立潮头,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当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这是强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有利于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落地生根”,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热词6:“荒漠化”
荒漠化作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危害重。我国将防治荒漠化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成功遏制了荒漠化在我国的扩展态势。
但由于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基数较大,形势不容乐观,防治任重道远。依靠科技、精准施策,是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的重要经验,也是应该长期坚持的根本原则。
人沙之战没有结束,防治荒漠化仍然在路上,需要持续不停地增添科技的力量和能量,让科技创新不断书写荒漠化防治的新篇章。
热词7:“‘十四五’规划”
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年。自“十一五”规划以来,为科学编制全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中央有关部门部署开展一系列规划前期研究课题。中国科学院受委托,在历次五年规划前期研究中,一直承担区域发展和空间治理领域的研究任务,履行国家决策重要思想库功能,为国家五年规划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十四五”规划,又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始迈上全面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规划。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必须立足全球视野、科学前瞻、聚焦转型、问题导向。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和空间治理研究团队围绕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委托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任务,产生了系列研究成果。
热词8:“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独特的资源禀赋。自古以来,沿江地区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交通便利。流域经济伴海而生、依江而建、沿边而兴。论生态地位之重要、综合实力之强劲、发展潜力之巨大,放眼全国,无出其右。
长江经济带内自然环境、发展条件和阶段差异巨大,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明显不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上、中、下游地区比较优势,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激发内生发展活力。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强化地区之间、城市群之间、城市之间产业链、价值链分工,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经济协调和融合发展,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和更强大、机制更有效、质量更高的经济增长带。
热词9:“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前提。强化科技支撑和供给,用现代科技成果助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更加从容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加有力地保卫人民健康。
热词10:“科技扶贫”
贫困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在我国,扶助贫困,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我国脱贫减贫工作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积累了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其中,科技助力精准脱贫和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受到生态环境、自然禀赋等因素的制约,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贫困地区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增收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要素的配置与效能得到优化和提升,推动了扶贫理念从救济到开发,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科技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全面深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各个环节,并深刻改变着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
热词11:“环境污染”
健康是生命活动的基石,是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通过科技创新,保障健康的生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污染物通过不同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后可能与不同的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环境污染与健康之间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对科学研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其污染程度密不可分。受发展方式和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环境污染表现出复合性特征,多种污染物共存,污染效应叠加,所造成的健康问题更为复杂。揭示其作用规律的难度更大,也更迫切。截至目前,服务于环境质量标准的剂量-反应关系尚未完全建立,污染减排、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关键毒性组分信息还不完整,难以支撑环境管理的需求。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从而助推新时代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热词12:“科技评价”
2020年初,《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规范高等学校 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相继颁布,引起全国科技界的高度关注和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
随着科学的日益社会化,各国逐渐将发展科学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对科技的投入大幅增加,对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也在不断加强。与此同时,科技评价的应用范围得到广泛拓展,在人才评定、项目评审、机构评估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评价逐渐成为配置科研资源和推进科技管理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机构评价、人才评价和项目评审上都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这些举措虽非尽善尽美,但为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积累了宝贵的实操经验。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