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亭为木石结构,六角攒尖顶,单檐外展,颇为端庄古朴。亭额刻“岳武穆遗像亭”六字,为孔庆熙所题,其下石柱楹联为:“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愿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三户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家国,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碑上所刻岳飞像,线条遒劲,意态英武,亦属艺术杰作。像上方列明万历十年(1582年)云南太和(今大理)张翼先撰写的四言像赞,现碑系按明碑原拓复刻。

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岳飞亭,全称岳武穆遗像亭,武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56号黄鹤楼景区东区岳飞广场。在蛇山中部顶端。1937年武汉的抗日群众团体,在原岳庙废墟中清出一通刻有岳飞半身遗像的明代石碑,即移此建亭供碑,以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民大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热忱。

宝铜顶,即清同治黄鹤楼楼顶,陈设在黄鹤楼正东92米、白云阁以西185米处。宝铜顶系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秋末,武昌府知府黄昌辅主持重建黄鹤楼时,为了和这座新修的名楼相匹配而下令铸造的。

铜顶为青铜铸成,中空,顶高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重约2吨。整个顶分为三部分,上端为宝瓶攒尖顶,中部呈两个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型,底部为莲花宝座型。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

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平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胜像宝塔又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原在武汉市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黄鹤楼公园西大门人口处内。位于黄鹤楼正前方约159米、白云阁以西433米处,胜像宝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砌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是黄鹤楼故址建筑群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单体建筑。

胜像宝塔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由于它的外形轮廓酷似灯笼,又有三国时诸葛亮在此燃灯为关羽水军导航的传说,曾被误封“孔明灯”的称号。因为该塔分地、水、火、风、空5轮,故也称五轮塔。有时还被称为大菩提佛塔。以上名称和建筑年代,在清嘉庆陈诗等撰《湖北通志》、同治胡凤丹著《黄鹄山志》和《寰宇访碑录》上都有记载。

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以其深刻的含义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受到游人青睐。

“黄鹤归来”引于世传神话。相传古时大禹治水,感动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平息,民安乐业。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便脱胎下凡,以昭普天同庆。除传说之外,“龟鹤遐龄”是民间常说的颂词,“神龟寿鹤龄延年”亦被老百姓视为吉祥之兆,蛇则代表长久或长寿。

搁笔亭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以东132米、白云阁以西南159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涌月台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以东266米、白云阁西南角约10米处,是明清时期与黄鹤楼紧密相连的一古建筑景观。 1992年1月建在南区的涌月台,是比照毗邻首义公园的实物稍加放大的仿制建筑,呈四方框架形。白麻方石柱,柱高约4米,柱间距离3、4米,有4级台阶,占地面积54平方米。“涌月台”系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黄绮书写。

岳飞功德坊是岳飞景区建筑的门面,是石牌坊群中形制最高大宏伟的一块牌坊,以示光大爱国热忱和弘扬民族精神。此坊高10.7米,宽7米,4柱5梁,造型素雅庄重,选用优质的白色大理石精雕而成;4柱的下部有8个石狮作支柱,牌坊上部是由50组斗拱撑托的复式“品”字形的巨形牌楼结构。重檐翘角,其势若飞。翘角处,上有“屋脊鱼尾”,下有“角梁龙头”。牌坊上部的画壁上浮雕出“二龙戏珠”、“九龙翻腾”、“圣麟巡天”等气势恢宏的神奇图案。

古碑廊在黄鹤楼东南200米、白云阁西南100米处,是一座依山势而建,近似轩廊的假二层廊庑,长30米,高15米,主要用于保护、保存历代古碑。 古碑廊中汇集了历代名人的诗词、题字书法真迹碑刻23方。它们是燕人群花碑(2块)、梅花碑、带字碑、华原碑、文联碑、寿字碑、古碑(小楷书法,整个碑约百余字,碑石断裂,文字剥落不清。下款为同治三年八月唐方训谨记)、尚书碑、竹碑、篆书碑、鹅字碑、天涯碑、月夜碑、满江红碑、如此江山碑、兰草碑、奉橘碑、开通蛇山碑、富贵寿考碑、壮观碑、清平碑、吕诗碑。

鹅池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东南209米、白云阁西南103米处,与白龙池紧紧相连,是南区景观的中心。 世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言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写出一个鹅字。书生爱之,遂临摹藏之。为纪念这一佳话,后人立碑建池。还有一说,系王羲之辟池养鹅,并观其神态,从而练成一笔而就的鹅字,该池称天鹅池。

瞰川亭、揽虹亭 亦称南亭、北亭,位于黄鹤楼前台阶中轴线的两侧。系黄鹤主楼的配亭,起美化、装饰作用。瞰川亭坐南朝北,揽虹亭坐北朝南。均呈八角正方形,长、宽各为9.5米,每边长2米,圆柱高8米,亭高13.85米。钢筋水泥仿木石结构,上置宝瓶式顶刹,檐下施斗拱装饰,底部设重台并环雕花栏杆,八角重檐攒尖顶,羽翼舒展,雄健俏丽。红柱黄瓦,流金飞碧。瞰川中的“瞰”指俯视,“川”为水道、河流,其意为登楼俯视长江,江汉交流,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揽虹中的“揽”为采摘,“虹”是彩虹,指站在楼上便可把彩虹拿到,以此形容黄鹤楼的高耸。亭名分别由黄松涛、黄亮题写,字体遒劲工丽,清秀优雅。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山坡特1号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7-88877330
官方网站:http://www.cnhhl.com/index.htm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18:0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00-17:00。
门票信息:
80元。1.2米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凭本人有效-)免票。
黄鹤楼街道: 黄鹤楼街位于武昌区西端闹市中心。北依蛇山,南接紫阳路,东至首义广场,西临长江,分别与中华路街、紫阳路街和首义路街毗邻。面积1.64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8288户、5.2万人,人口密度32500人/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设在后长街8号,她因“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在其境内而得名。
黄鹤楼街建制几经变迁。武昌解放初期建立的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昌办…… 黄鹤楼街道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行摄足迹之湖北(汉襄路线)
·2020年历史遗址型景区品牌100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