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楼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
李楼遗址位于汝州市杨楼乡李楼村西北200米,东距市区约23公里,北距汝河约1公里。遗址附近村民称该地为柏树圪。原为圆形土台,现在为略高于周围地面的长方形坡地,东西宽670米,南北长660米。
目前,遗址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共清理出房基6座、墓葬12座、灰坑15座,复原陶器82件,此外,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遗物250余件。该遗址地层堆积厚达3—4米,局部灰坑深达5米,遗物、遗迹丰富,清理出的房基均为方形,两间或者三间相连;墓葬为竖穴仰身直肢葬,间有少量随葬品;瓮棺葬均为婴儿;灰坑多为袋状、筒状,最重要的发现是在灰坑里发现了较多的稻米,这对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种植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成人墓葬与婴儿瓮棺葬的合葬墓,在中原地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尚属首次发现,是否为华夏民族宗族墓的萌芽,有待专家对该遗址的墓地进行详细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李楼遗址1983年被临汝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认为,李楼遗址兼具二里头一期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器形特征,它的一个重大价值就是补充了煤山文化类型的不足。其碳十四测年结果,正好与夏代(公元前21世纪)的起源时间相吻合,这对研究夏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地下资料。
延伸阅读: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