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义是指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那么,山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如何呢?
太阳系内山的类型按照成因主要分为:因陨石外力撞击而形成的撞击山,由火山喷发、冰川、水、风堆积而成的堆积山,由星壳自身构造运动而成的构造山和因外力侵蚀而形成的侵蚀山。
太阳系内已知的相对高差最大的山是瑞亚西尔维娅环形山,位于小行星灶神星的南半球,直径约500公里,从环形山的最低点到边缘和中央峰的高度差分别约为35公里和20公里。该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研究者们根据撞击坑统计定年法推测,该环形山形成于约10亿年前。
奥林帕斯山是太阳系内已知相对高差最大的火山,呈盾状,位于火星的北半球,直径约600公里,高达21.9公里,是由长期的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科学家们近年来通过研究该火山顶熔岩流的高清分布图像推测,该火山很可能至今仍在活动。另外,科学家们对火星卫星图片分析研究认为,火星表面的平滑峡谷以及火山带是板块构造的典型特征,但火星上不可能再发生像地球上壮观的洋脊扩张、洋陆俯冲、洋内俯冲、陆陆碰撞等板块构造运动的现象。
地球上的山则大多呈连续的条带状,例如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全长约2450公里,宽200到350公里,作为主峰的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我国科研工作者于2020年再次登顶完成高程测量,最新数据为海拔8848.86米。该山脉的形成是由于新生代时期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造成的,属于典型的构造山。西藏及其邻区300多件钾质火成岩年龄数据统计显示,该区主要有三期岩浆活动:距今4100万年至3200万年,距今1900万年至1000万年和距今400万年以来,与青藏高原的快速抬升时间相一致。这些岩浆活动的产生及青藏高原的阶段性快速隆升,是由于碰撞岩石圈楔的阶段性拆沉造成的。
由于冰川运动、流水、风等外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山称为侵蚀山。这种类型的山在地球上尤为常见,比如泰山就是由于早期的构造作用和后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月球表面未发现类似地球表面板块构造的特征,月球上的山主要是由于撞击和堆积成因形成的。南极艾肯盆地是月球背面南半球的巨型撞击坑,嫦娥四号着陆区冯·卡门撞击坑就位于该盆地。我国科学家根据嫦娥一号获取的激光测高数据得出,南极艾肯盆地北部高原地区的科罗列夫坑以北地区,高出平均参考球面约9840米,并相对于南极艾肯盆地最低点的高差达19公里,是月球表面的最高峰。而嫦娥五号着陆区为月球表面最年轻玄武岩出露的地方,根据撞击坑统计定年法推测,其形成于约12亿年前,我们期待最新的精确年龄数据。着陆区附近的吕姆克山是月表八大盾形火山之一,代表了一种长期的火山喷发堆积,和火星表面奥林帕斯山成因基本一致。
(作者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