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预约制,避免小长假期间游客扎堆

景区实行预约参观,有助于用时间上的有效分配赢得旅游空间上的舒适。

“五一”小长假将至,很多人已将出游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避免游客扎堆,还需用好预约制。

事实上,疫情防控期间,预约制就成了全国各大景区和部分活动场所避免“人挤人”的重要手段。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大为好转,但预约制仍有坚持下去的必要。

就眼下看,人们对预约制带来的便利有很多切身体会。预约制在给社会和生活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带来新机遇。

特别是大型公共服务区域,采取分时段免费准入预约制,可以有效地统筹和调节公共服务资源,形成更加良好的公共区域安全秩序,为城市公共区域智慧化管理提供新的模式。到头来,此举能带来多重好处。

首先,能让场内人员密度“降下来”。大型公共服务区域一般都具有服务和参观双重属性,既是公共服务场所,也是重要的旅游景区。

从近年的客流量统计数据看,“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特点愈加明显。“五一”“十一”等假期,客流更是爆发式增长,不仅影响参观体验,拥挤踩踏风险也大大增加。实践证明,预约制是避免参观拥挤比较直接、比较有效的办法。

借鉴景区预约制参观模式,在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参观接待能力、秩序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大型公共服务区域日最大承载量。实行分时段免费准入预约制,对游客的出行时间、参观路线进行合理引导和分流,将时空上高度集中的出行需求进行计划供给,推行有约定、有指导的分散,现场人数保有量相对降低,实现区域内客流的动态平衡,才能较好地缓解无序拥挤现象。

其次,还能让场外游客脚步“慢下来”。从调研情况看,不少游客感到大型公共服务区域人数情况自身无法预知,往往怀着“碰运气”的想法和“赶前不赶后”的老经验,一窝蜂地赶往目的地;同时又担心,临时限流、交通管控造成无法参观或排队时间过长,往往会步伐匆匆、走马观花,大大降低参观体验品质。

目前,经过“特殊时期”的理性管理,“无预约、不参观”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

若大型公共服务区域实行预约参观,管理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开大型公共服务区域开放情况和舒适度指数,显然有助于游客理性安排出行计划和参观行程,做到心中有数、脚步从容,变线下排队为线上排队、变无序参观为有序参观,场外失调、场内失序等问题也有望因此得到解决。

再次,能让参观整体环境“雅起来”。由于人员流量降不下来,大型公共服务区域内游客扎堆、互不相让、杂物随地扔、现场嘈杂的情形,尚未得到实质性改观。这给区域环境卫生保持、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综合秩序管理等,都带来不小的压力,与人民群众对旅游参观的期待,仍然存在差距。

实行预约参观,管理部门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游客的流向和流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参观路线,扩大开放区域,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护栏、标识牌、移动卫生间等临时设施,疏解与旅游功能无关的设施,整治影响旅游参观的隐患问题,整体提升景观环境和文化业态,营造更加优雅的人地和谐的环境氛围。

最后,能让不安全因素提前“显出来”。安全是旅游参观的底线,也是广大群众的基本诉求。进入大型公共服务区域的人员来自东南西北,成分复杂多样,各种不安全因素可能会以不同形式随之流入,安全风险一直为管理者和群众所关注。

实行预约参观,可利用公安大数据,将线上的不安全因素先一步进入视线,加强针对性防范和限制预约;可利用健康大数据,对游客健康状况进行筛查,把安全工作做在未出门前。

同时,对游客来自哪里、性别年龄等都可以提前知晓,便于根据形势分析判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对预约成功的游客,提前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共同筑起第一层安全屏障。

此外,还能让现场服务管理“柔起来”。大型公共服务区域受客流的不确定性、承载空间相对有限等因素的影响,管理部门往往在瞬时客流过大时,都会采取临时限流、交通管控等刚性措施,来缓解客流压力,确保安全有序参观。

现场管理刚性十足,服务柔性不足。实行预约参观,用时间的有效分配赢得空间的相对增加,管理部门能够有计划地调配力量,增设科目,提供更多“柔性”服务。

比如,定期开展专题讲解、文化讲堂、珍品展陈等活动,增加参观的文化含量。还可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开展特色化服务。这样一来,管理部门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将会有效展开,这有利于促进服务质量,让民众获得更安全更舒适的参观体验。

要而言之,让游客不扎堆,让旅游更舒心,就得善用“预约制”这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