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资讯
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会见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两国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近日联合发布《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报告(2021)》。报告提出,培育“互联网+”新主体,构建智慧旅游新格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的《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提出,优化准入环境开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新发展试点。
地方动态
近日,推进中国冰雪产业(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高质量发展合作试验区工作座谈会在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举办。
北京市委、市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提出,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旅游融合。挖掘农业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耕读教育、森林康养等业态,更好满足市民到乡消费需求。
云南省印发《云南省文化和旅游行业文明建设“彩云行动”三年计划(2021—2023年)》,计划提出至2023年建设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区20个;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运输公司、文化经营场所建设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各100家。
近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省旅游协会主办的“不负春光嘉游赣——百家旅行社走进景区”活动,在上饶市葛仙山景区、灵山风景名胜区举办。
今日观点
《中国旅游报》4月8日刊发《完善机制创新方式 提升信用监管能效》一文,作者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政策法规中心王天星。文章认为,要根治无证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引诱或强迫游客购物等现象,需要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以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为基础的信用监管体系,把有限的监管资源更多地集中到风险较高的严重失信主体上。一是强化信用监管。大力推广应用新版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系统、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全面记录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特别是将失信记录建档留痕,做到可查可核可溯。二是规范信用监管程序。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相关市场主体一旦被列入黑名单,就如同失去身份一样,对严重失信主体的经营将产生重大影响。各级平台管理员在黑名单移出过程中,要切实履行信用修复、复核、确认等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让当事人丧失信用重塑的渠道,更不能打击当事人纠正失信行为的热情和动力。三是提升信用监管实效。要让信用监管发挥实效,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挤压严重失信人的生存发展空间,让守信者处处受益,让严重失信者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