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纪念馆为江西省十大名人纪念馆之一,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修水县城城南,为纪念黄庭坚而建。1982年7月开始筹建,1985年11月建成开馆,正式对外开放。为县属全额拨款文博事业单位,与县博物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人员编制7人。工作人员学历均为大中专及以上,中级职称(文博馆员)1名。馆址南山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紧临修河,危崖兀立河畔,山巅登高望远,平地视野开阔,古树参天,四季葱翠,景色宜人,鸟语花香,为黄庭坚少时读书游憩之地。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之美誉。已故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馆名。建馆以来,先后由徐振华、傅伯华、黄本修、朱一平担任馆长,每10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纪念活动及黄庭坚诗词书法学术研讨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三次(1985、1995、2005)。
馆内有门楼、溪山自在楼、山谷祠、九曲廻廊、澄秋阁、顺济亭、冠云亭、一翠亭等多处独具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有石门、藏龙洞、荔枝崖、钓矶、摩崖题“佛”等名迹。
馆内基本陈列有黄庭坚书法石刻碑刻、黄庭坚生平史迹展览、修水历史文物陈列。黄庭坚书法碑刻陈列于“九曲廻廊”,始建于明代,经历代重修,陈列黄庭坚各个时期、各种风格书法碑刻,主要有“经伏波神祠”、“赠邱十四”、“墨竹赋”、“茶宴赋”等。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庭坚生平史迹展览厅分“双井神童”、“才华初展”、“勤政恤民”、“苏黄唱和”、“满川风雨”、“诗开西江”、“翰墨千古”七个版块,系统详细介绍了黄庭坚生平、诗文书法成就及影响。修水历史文物陈列厅以大量的标本、文物介绍修水从新石器晚期的山背文化,到民国时期几千年的历史沿革,展示修水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馆藏丰富,文物、标本3000余件(片),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64件、一般文物500余件。为加强馆区及文物管理,已安装电子监控设施。
为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名人效应,打造特色品牌,提升黄庭坚纪念馆整体形象。修水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8000万元,以黄庭坚纪念馆为中心,改造周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黄庭坚纪念馆规模,扩建后的馆区占地面积将达到45.29亩。2008年5月26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新馆区规划方案。馆区将重点体现“黄庭坚”文化和修水历史文化,馆区周边将辟为具有修水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使其成为传承名人文化、历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景点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95乡道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神宗熙宁时期,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政令清简平易。七年,移监…… 黄庭坚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中国国家二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