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之光 闪耀征程|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三门峡盆地油气调查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三门峡盆地油气调查团队组建于2013年,到2023年成功找到原油,在一条前人没有走通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了10年。

团队中既有从事油气工作30多年的教授,也有刚走出校园不久的新兵;既有手持父辈接力棒的“地质二代”,也有与丈夫共同投身地质行业的巾帼榜样。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共同理想鼓舞下,团队10年来始终坚守在南华北地区油气调查一线,亲手推开了我国中小盆地油气资源宝库的大门。

我国油气主要产自几个大型盆地。其实,我国中小盆地数量多、分布广,其油气资源勘探程度低、总体勘探潜力大,同样是未来油气调查的重点领域之一。结合前期工作,团队选择了南华北盆地群开展工作。刚开始那几年,业界一直有不同声音: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几十年来没有油气新发现的沉积盆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华北盆地群历经央、地、企多家单位、多轮调查勘探,都没有获得商业油流突破。但作为一支公益性调查队伍,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在企业眼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却是公益性调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用武”之地。尤其是在真正扎根南华北盆地、深入了解当地对油气的迫切需求后,大家更加坚定了这个念头。

工作该从哪儿开始?团队带头人张交东当机立断:要加强基础地质研究,系统收集油气、煤田、水利、地热等领域与南华北盆地群相关的基础资料,从老旧资料中挖掘全新线索。南华北盆地群横跨豫、鲁、苏、皖四省,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大家在室内分析近70年来分散在各单位的海量资料;野外跑遍了南华北,东至安徽蚌埠、西至山西运城,画完的图件、记录的野外簿摞起来有半米高,过着“白天练脚力、晚上靠脑力”的日子。2013年至2019年,按照“分地区、分层系”的调查评价思路,团队在南华北盆地群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地质调查工作。最终,将找油目标锁定三门峡盆地。

当三门峡盆地以往的钻探资料在相关研讨会上展示后,许多人直言:在这里进行油气勘查依据不足。但张交东凭借30多年的油气地质调查经验,一直坚信“石油在地质学家的脑海里”。顺着他的思路,但凡跟“三门峡”有关的地质图,无论是关于煤炭、地热还是黄金的,大家都认真分析。

铆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团队终迎曙光——在三门峡盆地野外露头发现了暗色泥岩出露。2023年上半年,团队结合物探资料,综合评价在三门峡盆地初步圈定4个油气远景区,优选东部的函谷关地区,联合攻关,落实了钻井井位。2023年9月26日,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镇,豫峡地1井正式开钻。2023年12月14日,豫峡地1井的油管喷出了半凝固的黑色“晶体”。

三门峡,有油了!经系统测试,3个油层合计获稳定日产油27.5立方米。这是南华北地区近70年来油气勘查历史上首次重大突破,更是点燃我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查热情的“星星之火”。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还有300多个中小盆地,它们将是未来公益性油气调查的重要领域!

原标题:地质之光 闪耀征程|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三门峡盆地油气调查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