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踏遍青山识林木——2020年度全国森林资源外业调查实施纪略

时值仲冬,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的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里,积雪没过脚踝。“距离4521号样地向东还有500米,大家加把劲!”在北斗的精确指引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森林资源调查项目负责人王龙龙正带领调查工组赶往任务样地。同行的还有甘肃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处、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资源处、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

这是2020年度全国森林资源外业调查的一个缩影。

此次外业调查自2020年12月全面启动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各专业调查中心共派出342个调查工组奔赴26个省(区、市)的调查样地。如今,外业调查已完成过半,但仍有140个调查工组奋战在崇山峻岭、雪域高原和茫茫林海中。

一项重大基础性自然资源调查

森林,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还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我国拥有生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多样的森林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是生态良好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2020年6月11日,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的第一个综合性规划《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其中明确要求,到203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2亿公顷左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等重大战略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及时、动态提供基础数据。此外,“三条控制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也都需要准确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

自然资源部将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列为一项重大基础性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目标是准确查清全国及各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数据,为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提供支撑,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由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共同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6个直属院提供技术支撑,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林草主管部门和相关调查单位配合开展。

342个调查工组挺进崇山峻岭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是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成立后承担的一项重大任务。2019年,根据部局的部署要求,该中心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6个直属院共同实施完成了全国森林蓄积量调查工作,探索实践了森林资源调查年度出数、协同实施等工作机制,培养打造了一支由1000多人组成、配备2000余台(套)装备的新生森林资源调查队伍。通过1年多的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这支队伍基本具备了森林资源调查能力。

“我们一定要锁定目标任务,以‘奋战大考’的必胜决心如期提交优质答卷。”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沈运华在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部署会上表示。

自2020年11月受领任务以来,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按照“由北向南、从西向东”的工作部署,全面收集调查资料、精准分析研判形势,视不同片区、不同省份的气候情况,分步骤、分阶段组织开展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采用“图斑+抽样”方式,在全国乔木林范围内布设约2.2万个样地,开展样地外业实地调查。样地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树种、树高等林木因子,以及乔木林类型、起源、优势树种等林分因子。外业调查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为打好这场攻坚战,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所属专业调查中心共派出342个调查工组、共计1200余人,挺进全国的雪域高原、崇山峻岭、深山密林,拉开了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的大幕。

攻坚克难迎战寒风冬雪

森林资源外业调查工作启动正值寒冬时节,而森林资源调查样地,大多在高山峡谷中。通往样地的路,要么是荆棘遍地,要么是岩陡壁峭。只有抵达样地后,调查工作才真正开始。样地复位或定位、周界复位或测量、影像采集等一系列细致严谨的操作流程,一步都不能少。

对342个调查工组来说,这注定是一场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

“670样地海拔1429米,路线情况非常复杂,今天的任务很艰巨,大家动作都麻利点。”2021年1月1日凌晨4点半,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森林调查8组组长朱晓军带着组员们出发了。抵达山脚下,大家发现实际情况比想象得更复杂。670样地位于峰顶另一侧向下500米的山谷里,受客观条件制约,调查工组无法直接进入山谷,只能先攀到山顶,再下到谷里。大家顾不上山陡路滑,人搭人、人拉人、走三步滑一跤,跌跌撞撞走了整整5个小时,终于到达样地位置。

自森林资源外业调查工作启动以来,类似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的调查工组要穿越密林杂灌,有的要攀爬陡峭岩壁,有的要迎着寒风冬雪……只为如期完成调查任务。

针对四川山地地形复杂,部分山区网络、卫星信号不好的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研究中心在2019年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经验基础上,确定了“人跟点走”的作业方式。各调查工组有的住车上、有的住山上老乡家,通过平板电脑和北斗手机导航软件先期规划好路线,再与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一同分析调整路线,不仅使调查工组少走弯路,而且避免了走险路,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调查作业点多面广,转场赶路是常事。让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各调查工组暖心的是,调查工组一到达甘肃省内,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就与项目负责人、各工组长建立了微信工作群,为调查工组工作提供了便利。

针对作业高度流动分散,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有关领导多次随组指导作业,中心自然资源监测室主任及项目负责、片区负责人坚持跟班作业,给调查人员注入了动力,形成了“工组分散、精力不散,条件艰苦、作风严实,作业复杂、标准不降”的良好氛围。

为高标准完成调查把好质量关

此次森林资源调查拓展了调查内容,需要做到一次外业调查获取多项森林资源指标,综合反映森林资源状况,工序繁琐,技术要求高。要高标准完成调查任务,必须严把质量关。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要求,严格全程质量控制,严格三级质量管理,严格质量责任,外业调查展开后要及时跟进抓好质量自检和问题整改。

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在外业调查中全程坚持调查与检查双管齐下,先后邀请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的专家进行跟班指导检查,边作业、边指导、边检查、边整改,助推外业调查质量不断提升。

“一株都不能多,也不能少。不管树木长在何处,都不能放过,必须让每一株达到检尺要求的样木进入我们的掌控中。”这是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样地调查中片区负责人李俊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此次外业调查工作量最大的是样地周界复位测量,其次是每木检尺。尤其在树种复杂、树木数量多的阔叶混交林,开展每木检尺最能考验调查员的综合能力。

为进一步解决各类技术难题,抓好调查质量管控,2020年12月25日—28日,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在湖南长沙组织召开了2020年度全国森林资源外业调查技术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等外业调查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讨,并进一步明确了外业调查技术方法和操作规则,以及项目成果验收程序和标准。

截至目前,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已完成12893个样地外业调查,占计划工作量的58.5%。在已开展调查工作的26个省份中,25个省份已全部通过首件必检、1个省份正同步进行,23个省份已完成指导性检查、3个省份正按计划进行。